灰色和黑色收入

由「灰色經濟」與「黑色經濟」構成的隱形經濟相當於中國GDP總量的15%至20%由「灰色經濟」與「黑色經濟」構成的隱形經濟相當於中國GDP總量的15%至20% 。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也是社會經濟結構快速調整的時期,容易出現管理和發展不平衡的局面,這就為隱形經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發展的條件。中國隱形經濟的高增長期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雖然現在表現出來的是增勢減緩的局面,但隱形經濟在中國的發展依然不容忽視。」

  什麼是隱形經濟?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處在政府管理監督之外或者背著政府進行的各種經濟活動,這種經濟不在國家的正式統計之內,隱藏在公開統計數字背後,是不合法、不公開的。「按照2002年全國GDP為10萬億元的規模計算,中國隱形經濟的總量在1.5萬億元到2萬億元之間。」就算隱形經濟增幅出現回落,按GDP15%的比例,即1.5萬億元的規模肯定是有的。「我國的隱形經濟由『灰色經濟』和『黑色經濟』兩部分組成。」

  「灰色經濟」在隱形經濟中佔了大頭。「灰色經濟」主要指沒有納稅的收入,一部分是在國家監控之外的非法經營,這種經營活動對社會沒有危害,但卻在國家稅收、工商部門的監管之外。另一部分是在職職工的非工資性收入,比如,工作之外干「副業」、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炒股等,「公款私存的情況曾經一度十分嚴重。」銀行實行實名制前,當時全國的個人存款有6萬億元,其中有1萬億元是公款私存。

  現在最突出的問題出現在高收入者的納稅問題上。劉曉慶事件之所以受到廣泛的關注就是因為這一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近幾年高收入群體增長很快,調查顯示,這些人的收入中50.2%是來自工資性收入,其餘一半幾乎無法監控。」「有一種說法是全國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但是從稅收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稅收還是由較低收入的群體在承擔著。」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