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引述的數字準確嗎?

12-26訊,人類使用了地球上40%的自然資源;上個世紀全球氣溫上升了兩個攝氏度;三分之一的靈長類動物面臨絕種。過去一年中,你可能會聽到,看到或在報紙雜誌上讀到這個三個數字。

但是這些數字可靠嗎?

美國科學家進行的研究告訴我們,不應當毫無保留地相信我們讀到的數字。

三年前,美國加利佛尼亞州發生電力供應危機,不得不多次切斷供電。報紙上出現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討論為什麼電力會供不應求。頗有聲望的《福布斯》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引述一份科學報告說,美國發電量中13%是電腦耗費的。

加州羅倫斯博克利實驗室的庫米博士查閱檔案後發現,一些大報和期刊上的九篇文章以及大投資銀行的五份報告都把《福布斯》的數字作為事實加以引述,沒有查證原始材料,也沒有提到其他科學研究報告得出的數字截然不同。

庫米博士說,人們應當汲取教訓,不要輕易相信被引述的數字。

他說:"數據被新聞媒體報導後就好像活了一樣,特別是如果這些數據能支持大多數人的看法。新聞媒體通常引述數據,但卻不告訴讀者這些數據的來源。其他的人或機構看到報紙上白紙黑字地寫著這些數據,雖然沒有註明出處,但是卻覺得應當沒有問題,因為《紐約時報》報導了,《華爾街日報》也報導了。"

庫米博士調查的另外一些數據包括網際網路數據傳送速度的增加到底有多快。

過去10年中,這個速度每一年增加一倍,例外的是90年代中期網際網路的鼎盛時代,速度增加得更快,每三個月增加一倍。但是真正進入人們的印象中卻是這個更高的增長數字。

庫米博士說:"高科技行業的倡導者得到1995到1996年的增長率。就因為這個數字出現在報紙雜誌上,他們就把它說成是事實,這樣很多人就開始引述他們的說法,說什麼網際網路每三個月增加一倍,因此我們需要建造更多容量,更多光纖電纜。現在美國光纖電纜網將近30%供過於求。為什麼呢?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人們接受了錯誤的數字,又根據錯誤的數字做出了投資決定。"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