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媽媽陪讀 不惜掏空儲蓄

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突然增加不少,一起過來照顧孩子的「陪讀媽媽」也不斷在我們周遭出現,就像中國客工一樣,成為國人非常關注的另一項課題。

陪讀媽媽到底是怎樣的一群媽媽呢?她們為什麼要把年幼孩子送來新加坡讀書?出國讀書的一大筆費用從哪裡來?和丈夫分居兩地難道不擔心感情會出軌?來到本地後她們能適應嗎?她們還面對什麼問題的困擾?

接下來的一系列報導,將帶你走入她們的生活裡,聽聽她們發出的真誠心聲,分享當陪讀媽媽的苦與樂。

想要來新加坡當陪讀媽媽,最少得付出高達6萬元人民幣(約1萬2000元新幣)的費用!

來自遼寧省的郭紅影說,陪讀媽媽最少得先拿出1萬2000新元給中介公司。

儘管這不是一筆普通老百姓輕鬆應付得了的數目,卻無法阻止不少望子成龍或成鳳的中國媽媽,不惜掏空畢生儲蓄,或想方設法向親友借錢,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陪年幼孩子讀書。

望子成龍 設法借錢來新

去年9月陪兒子來本地讀書的陳太太(41歲)受訪時透露,陪讀媽媽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她不只要辭掉原來的工作因而失去穩定的收入,還得忍受夫妻分隔兩地的難言痛苦。

來自福建的她雖不太擔心長期分居影響夫妻的感情,卻形容這種迫於無奈的分居而無法互相照顧是非常「殘忍」的。

目前在一家酒樓當侍應生領班的她也透露,剛來時,她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學業成績趕不上,也擔心無法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以賺夠錢來應付在這裡的昂貴生活開銷。

慶幸的是,她和當會計師的丈夫用了兩人多年來的儲蓄辦理孩子出國的費用,所以沒有什麼其他心理負擔。

不過,對今年5月陪女兒來讀書的郭紅影(34歲)來說,她還得承擔額外的心理壓力,因為她是在儲蓄不夠的情況下,向親友借了一筆錢,才勉強應付得了孩子出國的費用。

來自瀋陽的她受訪時透露,有這樣的負擔,使她不得不設法去找一份收入比較高的工作,即使放下身份從事招惹異樣眼光的行業也在所不惜,因為除了應付日常生活開支,讓孩子過的舒服外,她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裏清還債務。

每月基本開支 最少都逾千元

在一家保健推拿中心任職的郭紅影透露,在這裡生活,她和孩子兩人每月的基本開支最少是1000至1200元,包括了衣食住行和孩子的學費,外出工作賺不夠錢的話,就需要國內家人的資助,那是非常困難的。

一般中國的受薪階層,月薪高達兩三千元人民幣的不是很多,換成新幣最多也不過五六百元。

據她所知,陪讀媽媽在找工作時面對的困難很多,一方面是她們不能很快調整自己適應新工作,另一個原因是工作準證是和陪讀媽媽證掛鉤的,有效期限只有六個月,得經常更新,好多僱主因此不大願意聘用她們。

有些在國內日子過的相當寫意的陪讀媽媽,就是沒法克服心理障礙去適應新工作,或是不願看到有人以有色眼光對待,只好忍痛帶孩子回國。


(聯合早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