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蟹人士自曝內幕:肥美大閘蟹大多吃過禁藥

  秋風起,蟹肉肥。廣州大小餐館近期爭相打出「吃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招牌,價格每隻從12元到98元不等。

  有誰想到,在攻勢強大的促銷背後,隱藏著一重鮮為人知的「黑幕」。一位專事大閘蟹養殖的人士日前無意中透露,廣州市面上銷售的大閘蟹大都被餵食過氯黴素、土黴素等抗生素及激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養蟹人:大閘蟹是吃藥長大的

  從事大閘蟹養殖多年的陳先生稱,廣州市面上的大閘蟹大部分是從江蘇引進蟹苗,在清遠等地培養。為了讓大閘蟹加快脫殼過程、長得肥大生猛,幾乎所有養殖者都會給蟹餵食抗生素和激素。最常用的抗生素是氯黴素和土黴素。

  按照正規程序,大閘蟹在3月至5月放養,到當年10月至11月即可收成,但重量只有4兩左右,而且耗時太長,成本太高。因而選擇餵抗生素和激素以「催肥」或縮短成熟期,在業內早已不是秘密。至於為何選擇氯黴素和土黴素兩種抗生素,陳稱可能是為了防止蟹生病。當被問及是否知道這兩種抗生素不能用於食用水產品時,陳表現出不屑:當然知道,但如果都按正規程序養殖,怎麼賺錢?

  生物專家:吃「藥蟹」危害健康

  據專家介紹,蟹類如果長期食用抗生素,體內沙門氏菌、大腸菌、霍亂菌等病菌就可能產生抗藥性,甚至可能演變成可傳人細菌,造成危害;而人體長期通過食用動物攝取抗生素,亦會擾亂體內抗生素的正常殺菌功能。

  據瞭解,土黴素系抗生素中四環素的一種,以往用於治療腸胃病,但會引起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孕婦服食會造成嬰兒骨骼和牙齒脆弱,鑒於其副作用較大,近年已被取代。氯黴素的副作用更大,已被列為禁藥,不准在食用動物中使用。若不斷攝取氯黴素,會抑制骨髓功能,使身體不能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造成貧血、抵抗力下降,嚴重者可致死亡。
  

    市場商場:紛紛打出「陽澄湖」招牌

  儘管廣州市面上的大閘蟹可能不是「放心蟹」,但記者近日在黃沙水產市場發現,大閘蟹銷售非常火爆,日銷量達十幾噸。前來該市場進貨的商家遍佈珠三角。在數十個大閘蟹攤檔前,大多都打出「產地直銷」、「陽澄湖大閘蟹」、「江蘇大閘蟹」等字樣。

  廣州不少大型超市都辟有大閘蟹專賣區,並打出「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招牌,其中價位在20元到30元的最受歡迎。超市方面堅稱,其所售大閘蟹系正宗陽澄湖出產的,並均經過國家商檢局嚴格檢驗,有動植物檢疫證。而記者從廣州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獲悉,除非是特別委託,檢驗檢疫部門一般不會對國內流通的商品進行檢疫。

  相關新聞:測出抗生素 大閘蟹滯銷

  去年,有關部門在對香港市場的大閘蟹進行檢測時發現,大部分蟹含有氯黴素、土黴素等抗生素。消息一出,香港大閘蟹生意一落千丈。

  大閘蟹原產地江蘇省有關部門為此出面闢謠,稱對大閘蟹的養殖過程監管十分嚴格,養殖期必須兩年以上,餌料主要以螺螄、小雜魚等生鮮動物為主,並投餵適量玉米、黃豆、蘭瓜等,不可能出現抗生素類藥。另據藥物審批部門透露,他們從未審批過氯黴素等抗生素的使用。


新快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