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普遍患有「網路成癮症」

中國某高校一位大二男生日前來到校心理諮詢中心求助:「暑假裡天天『挂』在網上,『網癮』越來越大,現在開學上課了,還是難以自拔,特別痛苦。」

解放日報報導說,高校心理諮詢機構的老師告訴記者,類似這樣的「網路成癮症」,目前在高校的「發病率」正不斷攀升,讓學生感到痛苦、無助,這一現象引起多方的關注。

【症狀】上網成癮荒廢學業

一位學生這樣描述自己的「症狀」:平日裡無精打采,一上網就處於亢奮狀態。每天雖然告誡自己不要泡吧了,可一到傍晚,還是不由自主地走進網吧,一玩就玩到了凌晨,想停也停不下來。剛進大學時成績還不錯,後來「紅燈」越挂越多,差點被除名,學校最後同意讓我試讀一學期。爸媽為了管住我,甚至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住下來。

「真可惜!」一些高校分管學生工作的老師感嘆:現在因成績不合格而退學、試讀或留級的學生中,由於網路成癮而荒廢學業的佔70%以上。大量的時間花在網上,哪有精力和時間來讀書?從中學到大學,學習環境和方法的變化很大,學生如果不能把握自己,上網成癮,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人生的軌跡恐怕就大不一樣了。

【診斷】人際交往能力減退

有位學生告訴記者,他心情不好時,常常上網發「帖子」,召來了許多共鳴者,大家發發牢騷,還相互安慰一番。久而久之,他也覺得自己對網友依賴過度,雖然知道許多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靠網路是解決不了的,但不知道怎樣面對面地與他人交流溝通,釋疑解惑。

如何解釋這一現象?高校心理諮詢師指出:網路成癮,使不少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減退,他們往往沉溺在虛擬世界裡,逃避現實世界。上網排遣心理困惑雖然可行,但過分依賴網路卻是舍本求末。大學時期,是重要的人格發展期和社會關係建立期,如不注意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反因上網成癮而萎縮,今後如何直面社會,參與各種交流、合作、競爭,就成了問題。

【藥方】改善環境心理治療

哪些人容易患上「網路成癮症」?專家認為,那些性格內向、焦慮傾向嚴重、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學生可能性較大,一些自律能力較差的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地染上此症。專家為此開出了「藥方」:

一是學校要為學生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的環境。目前高校不少學生是從大一就開始患上了「網路成癮症」的。因為他們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和人際交往領域後,一旦不合群而產生失落感,就往往以網路為寄託。因此,高校對大學新生,要特別關注他們的這一轉型期,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鼓勵他們利用課餘時間為社會服務,或參加勤工儉學活動。

二是自己一旦上網成癮,應該盡快尋求心理輔導。「網路成癮症」常常與某方面的心理缺陷有關。有的學生渴望勝人一籌,但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便到網上尋求心理補償;有的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問題,不知所措,便向網友傾訴,但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有的學生在中學時被管得太緊,有逆反心理,進了大學,便在網上拚命釋放「玩性」。對這些心理缺陷,心理諮詢師會對症下「藥」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