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華記者青島採訪錄:平靜中的對抗

瑞士新蘇黎世報駐華記者在對德國前殖民地青島進行採訪後,發表了一篇長篇報導。

報導中,記者首先描寫了青島的城市形象和德國殖民時期留下的印記。然後記者寫道,今天的社會不公造成的後果在青島也不時可見:

「在青島,德國殖民統治的遺蹟處處可見。德國人留下的最著名遺產是啤酒釀造廠。以老牌子「青島啤酒」銷售的啤酒現在已經出口到三十多個國家。然而,今天這個黃海之濱的城市也存在著不滿和失望,反對共產黨統治的無聲抵抗運動正在形成。」

接著,記者報導了青島一名中年婦女毫無畏懼地公開與地方官員的欺詐行為作鬥爭的情況。她受了工傷,一條腿殘疾,但卻得不到任何補償,她多次到市政府上告,不僅無濟於事,反而受到戲弄和侮辱,最後不得不走上街頭抗議。新蘇黎世報就此事件寫道:

中國當局最恨的就是這些人。他們幾乎不受當局控制,總是揭露那笑容可掬的宣傳背面隱藏的醜惡面目,干擾著當局喋喋不休宣稱的祥和。世界上也許沒有一個組織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厭惡人民的自發行動。召開任何會議,首先考慮的總是場地佈置和會議形式。不想說套話、而想討論實際問題、甚至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人,肯定會招惹當局的極其反感。

當局說,做人要『客氣』,『客氣』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完全按統治者劇本表演。共產黨有意識巧妙地運用古代流傳下來的行為舉止原則為自己服務,把對不同意見的赤裸裸壓制變成了一個禮儀問題,而西方一些人也往往陷入了這個圈套。從政治局到下面的工廠,這樣的做法在中國無時不有,無所不在。」

面臨生存危機的不僅是這一名婦女,新蘇黎世報記者繼續寫道:

「與中國其它地區相比,這一地區很發達,擁有一大批幾乎與國家沒有什麼關係的現代化企業。奇特的是,這種紙上的繁榮在外面的現實中卻很少見。大酒店的大廳裡空無一人,酒店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優惠價格吸引客人,客人可以免費飲用房間裡小酒吧的飲料,無償參與娛樂活動。

在荒涼無垠的郊區,成群的失業者站在角落。有半數出租汽車司機說,他們每天工作18個小時,大家都懷念90年代中期的社會。商店中,大批懶散的女售貨員無所事事,貨架上堆滿了國家過度生產的產品:茶葉、塑料袋裝的干蘑、方便麵等。從蓋游泳池到蓋工廠,許多外國人都使用廉價的中國勞動力.

峻宏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