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地產空前繁榮是假象

由於新推出的高單價商品房空置率高達百分之五+,大批開發商一味炒作,加上政府對房市監管力不夠,造成局部市場空前繁榮的假象,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昨天刊出專文提出警告,嚴防大陸房地產可能出現的嚴重泡沫化現象,而中共各級政府已逐步採取行動調控高價樓盤,增加中低價位樓盤的供給,抑制樓價繼續攀升。

文章指出,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今年前七個月,大陸空置房面積大幅上升,在北京、長沙、成都等地,大多數開發商仍一味地追高,造成新的空置。在中低檔市場明顯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眾多開發商仍是無動於衷。

在上海,去年四+萬元人民幣一畝的地價,今年轉手賣到八+萬元,一平方公尺四千元以下的樓盤越來越少,八千元以上的樓盤越來越多,有錢的投資者一買就是兩三套。據上海社科院最近完成的一項報告顯示,在今年上海樓市持續供需兩旺的背後,正孕育著一些過熱的徵候,主要表現在樓市圈地運動太熱,高檔住宅大量上市,投資購房成為時尚。

在廣州,近郊大型樓盤出現開發熱浪,用地超過二+平方公里的番禺華南板塊案子方興未艾,房地產商在增城新塘大興土木,花都、從化也都有開發商在建造大面積的「新城」,小的在千畝以上,大的號稱過萬畝。據統計,廣州周邊用地規模在五百畝以上、已建或在建的大型樓盤就有二+多個。這些地產很少適合普通市民的需求。

專家認為,這些大規模的圈地開發已遠遠走在城市規劃之前,只會導致城市建設的混亂。廣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人表示,開發商超能力圈地、過量推盤、盲目選址,與城市基礎建設不配套,造成樓盤的供水、供電、交通等長期不能解決,最終將包袱扔給政府,造成新的爛尾樓。

據統計,目前廣東省空置房面積已達到二千萬平方公尺,佔全大陸空置房總量的百分之二+。上半年全省商品房竣工面積高出銷售面積一百萬平方公尺,而在建的商品房面積已接近一億平方公尺,建設銀行今年要清理的壞帳接近八百億元人民幣,其中百分之八+與房地產有關,僅廣州市兩家大型房地產公司欠款已達+億元以上。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教授分析北京市場時指出,近幾年來,北京的商品房交易確實很紅火,價格也居大陸之首。但就目前情況而言,經過五年的高速發展,由房改政策效應帶來的消費潛力,基本上已經釋放完。目前北京舊城改造加快,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種「虛假繁榮」:每拆遷一戶居民,就會至少賣出一套甚至是數套商品房,但這些商品房等於是開發商自己掏錢買下的,因為巨額的拆遷費得由開發商支付。所以不是被真實的購買力所支撐。目前進入北京市的房地產商,已經從三年前的一千餘家,猛增到現在近四千家,目光都集中在利潤較高的高檔商品房。

專家指出,中共目前城市高檔商品房空置率接近百分之五+,估計北京高檔商品房空置率也大致如此,主要是那些質次價高的「豪宅」,北京高檔商品房已出現了泡沫,並且可能還在增大。從整體上看,北京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這主要是大量中低收入的居民還沒有自己的房子。

文章表示,如果大批開發商一味炒作高端市場,社會上高收入者都把購房作為投資升值的渠道,一旦有錢人把大量房子推向市場,房價就會大滑坡;一旦開發商出現資金短缺,爛尾樓就會大量湧現,整個地產市場就會造成嚴重的動盪。北海、海南在上一輪地產泡沫中的慘痛教訓,值得重現。

中共各級政府目前正採取各種整頓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要在市場上推出一大批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商品,一些嚴重損害消費者的不法份子,被不斷地清理出房地產市場。

另據新華社報導,上海房價與市民心理價位差距很大,八成多的上海市民認為當前房價偏高。上海市政府近期將對高價樓盤的開發進行調控,引導開發商開發中低價位、適應上海人居住的商品房。一些區政府也已採取地價、稅收減免等措施,引導開發商多開發中低價位樓盤,力求讓中低收入者能買得起。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