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國第一的廈門海滄大橋出現破損裂縫

入夏以來,廈門海滄大橋鋼橋面出現較大面積破損和裂縫,部分橋面凹凸不平,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
  
在海滄大橋現場可以看到,出島車道的橋面基本完好,而進島車道的橋面則多處出現破損,特別是在橋樑中段和下坡處。這些破損和裂縫處已被鏟開,深度可達數厘米,有地方甚至露出水泥鋼板,準備重新鋪裝。破損嚴重處甚至已擴至整個進島橋面的三條車道,但車輛仍可通過。

7月以來,由於廈門島與陸地的主要通道--廈門大橋因石鼓山立交橋至機場段進行路面整治實施交通管制,進出島的車輛均通過海滄大橋。海滄大橋的負荷驟增2、3倍。但仍有不少群眾疑竇頓生:這座總投資28.7億元、號稱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特大型三跨鋼箱梁懸索橋建成通車才2年多,就出現裂縫,是不是施工質量不過關?

據廈門當地媒體信息,此種現象與建設質量無關,是技術難題在作怪。原海滄大橋工程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兼總工程師徐風雲解釋說,海滄大橋橋面鋪裝的主要「病因」是技術難度太大。海滄大橋鋼橋面鋪裝面積大,兩側共有32000多平方米,總厚度只有6.5厘米,而且還是由6層組成,受力條件極為複雜。根據現在的看法,每平方厘米鋪裝層與鋼橋面的粘接須能承受30公斤的衝力,但由於當時對設計認識不足,加上設計水平所限,所以只設計了10多公斤,給大橋埋下了「病根」。海滄大橋起病的外因是由海滄大橋進島車道駛入的重車、超載車輛較多,加上連續的大雨高溫,加劇了橋面鋪裝層損壞的速度。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