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興起吃「蟾蜍」

近日到上海南方商城家樂福大賣場購物,發現三樓食品櫃臺增添了一個新品種。一隻只拳頭大小的動物,被壓得扁扁的,熏得黃黃的,既分不清頭,也看不出臉,一看名稱,赫然寫著「熏拉絲」,18.8元/斤。實在看不懂,只好問營業員,起初他還不肯說,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才環顧一下四周,小聲道:「蟾蜍」。

蟾蜍,就是人們印象中奇醜無比的癩蛤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上海郊區民間盛行的吃蟾蜍的風氣,已逐漸蔓延到上海市區,目前上海賣「熏拉絲」的絕非家樂福大賣場一家。在廣東,蟾蜍也悄然登上一些酒家的食牌,從清蒸、蔥油燒、薑蔥炒、椒鹽炸,到蟾蜍火鍋湯、蟾蜍水蛇粥等,食用方法五花八門。廣東的南海、番禺、順德等地吃蟾蜍最盛行的時候,每到晚上,在鄉間的晒谷場上,燈火如晝,百多張桌子食客滿座,一個個吃得痛快淋漓。

自古以來就有吃蟾蜍風俗的上海市郊青浦、金山等地,目前已經很難找到土生土長的蟾蜍了。當地人將蟾蜍扒皮、洗淨、用油熏、拌以佐料製成的風味小吃--「熏臘絲」,近年來被「發揚光大」,吃風日盛,甚至被當作地方上一種特色旅遊產品向外推銷。在每年的5至8月吃蟾蜍旺季,青浦區的練塘鎮和金山區的楓涇鎮還一度發展成華東地區蟾蜍的「地下集散中心」。

據瞭解,這些活蟾蜍都是從浙江、安徽、江蘇、山東等外地販運到上海,當地的收購價只有幾毛錢,在上海以每斤1.80元左右出手,上海的批發商再以每斤2.50元左右的價格賣出,等到把「臘絲」扒皮、跺頭、淨腳、用油熏好,製成「熏臘絲」,零售價每斤可賣到9元,如果有門路登上超市、大賣場的大雅之堂,搖身一變為「熏拉絲」,價格也隨之翻番,每斤高達18.8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