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國父是誰?誰是國父?

 2002-06-29 07: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國父是誰?""誰是國父?"前些日子,臺灣出現了這麼個"怪"問題。 說這問題怪,是因為,這問題好像應該根本不成問題。瞧,街頭上被問到的人都答得出來,而且,回答的人在說出"孫中山"或"孫逸仙"之後,尾音都有點兒上揚,那是帶些疑惑的意思,疑惑"這個問題還需要問嗎?""會有人不知道嗎?"

就連才10歲大的小學生,你問她,她也答得出來。我問到的小學生,她還會加上一句"創建中華民國的人",為這"國父"做了定義。

可就是有人認為,在臺灣,這國父的定義並不明確,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提出這個問題的,是當今臺灣政府的法務部長陳定南。5月下旬,行政院在討論"紀念日暨節日放假條例",也就是像國父誕辰紀念日、逝世紀念日等等,這些日子是否需要放假時,提出了這麼個大問題。

陳定南認為,中華民國憲法和現行法令中,並沒有針對"國父"下過定義,因此,究竟誰是"國父",必須好好推敲。陳定南建議應比照憲法前言中,以"孫中山先生"這五個字取代 "國父";而如果還是要使用"國父"這兩個字,他認為就必須為"國父"下個定義。

翻開中華民國憲法瞧瞧,一開始就開宗明義的說︰"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為鞏固國權,保障民權,奠定社會安寧,增進人民福利,制定本憲法,頒行全國,永矢咸遵。"

沒錯,這憲法裡是沒明明白白的說"國父"就是"孫中山先生",可這憲法裡也說了,"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創立中華民國的人,不就是"國父"嗎?除非如今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打算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

嗯,這問題可就複雜了。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那年,是西元1911年,當時政府訂為民國元年,到今天,臺灣從官方到民間,還是習慣以民國幾年來紀事,例如今年西元2002年,就是民國91年。陳定南如此質疑國父,國民黨發言人吳清基就批評說,上臺兩年的陳水扁政府,是不是想搞"阿扁二年"?

為了反駁陳定南認為國父"於法無據"的說法,國民黨還緊急調出了一份民國29年(西元 1940年)時的"國民政府公報"訓令文件,表示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一致決議,尊稱總理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文件上還有當時五院院長的簽名。

對於國民黨這番"捍衛"孫中山的動作,輿論認為國民黨這番反駁沒有"切中要點"。臺灣輿論說,民國29年的一紙訓令能規範到今天的民主憲政嗎?不過,另一方面,輿論大多也對陳定南提出"國父是誰?"的定義問題,沒有好感,認為是"沒事找事,徒惹爭議"。

有評論者說,今天大家紀念孫中山先生,尊稱他為國父,完全在於他在中華民國史上的特殊地位,他一生為民族和民主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即使他創立的國民黨如今失去執政權了,但他提倡的民主和人權理念,不也是現今執政的民進黨也在追求的目標嗎?

好吧,就不說得這麼"偉大",而說得"家常"一些,現今臺灣念過書的,應該都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沒念過書的,應該也知道臺北有座國父紀念館,沒去過,也可能經過;而念過書還當了官的,更是在國父遺像前舉手宣誓過的,包括法務部長陳定南本人和總統陳水扁,都這麼做過。至於總統府內,更是行之多年,每個月都會召開一次"國父紀念月會",邀請學者專家來演講。這種種已成常識、共識的有關"國父"的事情和作法,如今難道都要打個問號嗎?

當然,有些事情是會隨著時代轉變而有所調整的。像是位在臺北鬧區,假日總是遊客眾多的國父紀念館,今年正是成立30週年,館方舉行系列活動慶祝的同時,也在調整館內空間,請原本在那兒免費使用了29年的國民黨黨史館"搬家",遷出國父紀念館。

這也對,國民黨和中華民國雖然都是孫中山所創的,但國民黨總也不能老打著"國父"的名號佔公家的便宜。

話說回來,國民黨的不對,也不能都算到孫中山頭上去。而世事有變遷,可有些"國本"卻是不能輕易動搖或改變的,像這有關"國父是誰?"的問題,一個沒搞好,可是容易混淆社會認同、挑起統獨爭議的。

陳定南在5月提出後,引起輿論關注,也引來國民黨批判,國民黨中央甚至要求行政院長游錫堃要為此事道歉。眼看事情要鬧大了,5月25日,一架華航客機摔落臺灣海峽,200多條人命轉移了臺灣社會的焦點,這個複雜而敏感的"大問題"才沒有引爆下去。

不知道孫中山若地下有知,會對陳定南今日這番提問,有何感想?也許他根本不在意自己做不做"國父",在意的是他當初推番滿清,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理想和精神,有沒有被後人延續下去。

(新世紀)(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