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對胡錦濤「先禮後兵」

 2002-05-12 03: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聯合早報11日發表署名偉達的分析文章:美國對胡錦濤「先禮後兵」 。全文如下。

 西方政治的特點,是在遵守憲法和認同基本從政目標的同時,競爭對手之間要盡力「旗幟鮮明」,即強調彼此政策特點之差異。道理很簡單:如果布希處處與前任克林頓一致,那麼選民就肯定對布希沒興趣了,甚至可能覺得大選都沒意思了。而西方輿論的習慣,就是從求異表現裡把握一個政治家的特色和脈搏。

於是,在西方兩黨制政權交替的初期,政客們往往忙著求異(有時甚至盲目到為求異而求異,譬如布希目前的「逢克林頓必反」),一直到任內中後期,才敢於對前任政策的某些合理成分搞一些「繼承」。

中國政治的特點幾乎正相反,因為是同黨內部確立接班人,維繫黨的統一、團結和政策連續性是主要任務,接班初期以繼承為主,任何標新立異乃是接班人站穩腳跟、大權結實在握之後的事情。譬如江澤民從堅持鄧小平提出的「四個原則」到自我提出「三個代表」,前後經歷了近10年的政治週期。

難怪西方輿論近來試圖聚焦剛剛訪問美國的中國副主席胡錦濤,試圖從他身上尋出一些顯性「異類」性格和不同於中國政治傳統及現任主席江澤民主導的政策指向,但是收穫甚少。

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從胡錦濤身上,透視到了中國新一代政治人物的某些新鮮之處。首先,胡錦濤更加務實沉穩。他的從政歷程,反而更像大部分美國總統的仕途--即從某個州的州長做起,從地方官再到中央。

胡錦濤則是從中國的甘肅、貴州和西藏三個省區起家,瞭解基層的實情,熟悉地方行政操作的程序和秘訣。這就不同於鄧小平和江澤民。鄧基本上是打仗出身,而江雖也作過一段上海市長,但絕大部分時間在中央部委任職,屬於「機關出身」。

第二,由於務實,胡錦濤似乎更敢於直接面對問題,而不是迴避問題或粉飾太平。從胡在華盛頓表述的「中美關係四原則」來看,基本信息就是告訴美國「讓咱們政治上加強對話,經濟上加強互補合作,而臺灣問題上請少給中國找麻煩,出了麻煩對雙方都不利。」

這樣的宣示,比起建立「中美戰略夥伴關係」的作秀低調不少,卻恰如其份地點到了中美關係的要害。因為對於中國來講,與美國建立一種「有距離的體面關係」,恐怕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才能更好地進退自如,趨利避害。而西方本身,也經常對東方推崇的「關係過熱」拿捏不住甚至反感,「有距離的體面關係」反倒可能贏得其更多好感與善意。

第三,胡錦濤的沉穩低調,也確實讓美國人犯琢磨。因為美國還很少面對這樣一位主要國家的領導人。胡不同於戈爾巴喬夫和趙紫陽式那樣充滿改革熱情但同時還耍些小聰明,不同於普京那樣富於動感和效率,及江澤民朱鎔基有時按捺不住的自我表現欲,那麼胡錦濤到底是怎樣的人呢?兩種可能:大象無形,大音息聲;或能力有限,二流人物。

不過美國人也不傻,其如意算盤一定是先禮後兵:大家這次就算先認識了,正在接班當口,我們也就不難為你。待你接班甫定,再給你出幾道難題「測驗」一下,自然是免不了的。到那時候,到底是騾子是馬都得拉出來溜溜,看你是否還能一直沉穩低調、溫文爾雅下去?!

對此一手,從胡錦濤在美國期間對臺灣問題的表態來看,他似乎已經有所備應,試圖把「醜話說到前頭」。但當考驗真正臨頭的時候,全世界仍將對他拭目以待。98、99年中國經歷了剛與美國成了「戰略夥伴」,卻反被「夥伴」炸了駐外使館的歷史尷尬。情急無奈之下,當時只好派出胡錦濤上電視安撫民心。

那麼,下一次胡錦濤是準備帶領中國重複歷史的尷尬,還是能拿出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全新舉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