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近十年70種生物消失

正當地面沙塵暴在中國北方「橫行霸道」時,記者近日瞭解到,水下沙塵暴多年來一直肆虐長江口。受其影響,近十年來大約70多種底棲生物從長江口消失,這一兩年的鰻苗、蝦苗數量也僅為往年的1/6。
與由風沙形成的地面沙塵暴相似,水下沙塵暴也是由於流體的運動造成。華東師大教授、河口海岸生態學專家陸健健介紹說,每年都有來自長江上中游、蘇北沿岸以及江底的大量泥沙彙集在長江口。在逕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在長江口口門地區形成渾濁帶,形成了所謂的水下沙塵暴。

除了影響河口魚類外,赤潮的發生也與水下沙塵暴有較大關係。陸健健解釋說,在流沙形成的這一渾濁帶中,藻類沒法進行光合作用,生長受限制,水體富營養化十分嚴重,形成了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

陸健健認為,目前對水下沙塵暴尚無較好的治理辦法。建議有關部門在圍墾灘塗的過程中,可以多促淤,緩合攏,不要急於圍墾,這樣在水流和潮汐的作用下,部分流沙便能被固定下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