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流浪兒童的庇護所記

美國無家可歸人員當中數目增長最快的是拖兒帶女的家庭。無家可歸的生活使孩子們一無所有,既沒有朋友,又很難得到受教育的機會。但是在高高的藍嶺山脈深處、西弗吉尼亞彼得斯頓一個叫做斯格特的地方,有個獨一無二的營地,為無家可歸的孩子提供了安全的庇護所。

保羅和太太喬伊都是野外生存指導專家,他們歷來對山野有濃厚的感情。 但是他們把家從紐約搬到西弗吉尼亞的山巒之顛,卻是出於非常特殊的原因。他們認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比不上高山之顛。群山蘊涵著靈氣,具有癒合的功能,可以幫助這些孩子,我們事先就想到要在山上設立這個孩子的庇護所。」

保羅夫婦說:「斯格特是一個為無家可歸的孩子設立的營地,以滿足他們的特別需求。我們提供的是野外冒險、拓荒生活以及社區服務等基本項目。」

8年前,這對夫婦在紐約北部野外露營的時候產生了這個想法。當時他們在那裡第一次遇到了一個流離失所的家庭。保羅和喬伊來到叢林是為了休閑,而那個無家可歸的家庭到野外露營卻是迫於生存:「他們有個孩子叫斯格特,當時8歲。這個孩子的堅強、堅韌和想像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正說來,就是他讓我們開始關注無家可歸的問題。」

六年以後,保羅夫婦在西弗吉尼亞鮑維爾山買下了129公頃土地,那裡有延綿起伏的草木、硬木樹林,還有一池湖水。很快他們的無家可歸孩子庇護營地就開張了, 保羅說,立即就有孩子來到營地:「這些孩子來到這裡,帶著大包小包,也帶來了大量的問題。他們在學校成績不好, 沒有什麼朋友,還有點自暴自棄。可是到了這裡,他們的表現越來越出色。」

在這個名為斯格特的庇護營地裡,孩子們學著照顧22隻羊,餵養一隻兩百公斤重的肥豬, 還幫著清洗一隻叫BUCKIE的公牛。來到這個庇護營地的孩子,還學著給自己搭建屋篷,利用篝火自己煮飯,還參加夜行軍和野外生存訓練。

10歲的契契來自北卡的拉雷市,他和8歲的弟弟曼恩屬於最早來到這個營地的一批孩子。契契說:「那是在野外,我過去從來沒有到過野外,我從來沒有想到會那麼好玩。我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塊到池塘游泳,在草地上放羊,一起爬山,然後騎車從山坡上滑下來。」

營地管理人員、牧師、教員建議孩子們參加為期兩週的暑期班活動,為期一週的十一月感恩節活動,還有春季週末的活動。參加營地活動是免費的,就連來往車費和適當的服裝等各種開支 , 都由斯格特營地來支付。

保羅夫婦說說:「我喜歡孩子們來到這兒的頭三天,多數孩子都生活在城市的舊城老區,沒有鄉村生活的經歷。剛來的時候,他們顯得緊張、心裏沒底,經過大約三天的時間,他們適應了環境,知道在這兒安全可靠,知道我們會好好照顧他們,知道會玩得很開心,能學到好多東西。」

每天在睡覺之前,管理員讓孩子們坐在篝火周圍,給他們講在野外求生存的故事。保羅的太太喬伊說,就是在這種安祥的氣氛中,像契契這樣的孩子就逐漸信任她了:「他們來到的第一天晚上,我們就告訴他們說,他們以後還可以來這兒。這些孩子就會問:我們有了房子以後也還能來這兒嗎?我們總是說,當然可以。任何曾經有過無家可歸經歷的孩子,都可以來斯格特營地。」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0個孩子來斯格特營地參加過活動,保羅夫婦邀請他們長期聯繫,鼓勵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就打電話。契契的媽媽葛勞莉說:這個營地改變了她孩子的生活:「這兩個孩子感覺像到了家裡一樣。契契在營地的活動結束以後增強了信心,她知道不論以後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再回到斯格特營地尋求幫助。」

保羅夫婦說,和那些來過營地的孩子保持關係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將來讓來過斯格特營地的學員到這裡工作。斯格特營地現在主要依靠義工來維持,吉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開營的時候負責孩子們的生活,比如監督早餐,衛生習慣等等。沒有孩子的時候,他既是營地經理又是公共關係主任。他說:「我認為義工更負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別的要求。他們來這兒不是為了找個臨時工作掙錢,而是為了辦好營地、實現一種信念,否則他們也不會來這兒。」

不過只有義工幫助還不夠,如果斯格特沒有資金購買基本用品,沒有獎學金的來源,沒有修繕費用就仍然不能運轉。太太喬伊說,他們時刻想辦法籌集資金,以便在未來5年內接收200名孩子到營地參加活動:「我們主要依靠捐款。已經接到了幾筆資金,還有義工服務,各方人士為我們提供了幫助和道義支援,都認為這是值得的事情,能有起色,能有發展。」

提到發展,這個營地的長遠計畫包括救助儘可能多的家庭不再陷入無家可歸的境地。保羅和喬伊希望斯格特營地不僅幫助參加這裡活動的孩子,更希望他們的營地成為一個榜樣,激勵別人也開辦類似的機構,向各地無家可歸的兒童伸出援助之手。

美國之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