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中共中央下達了一個重要文件,主要針對各級顧問的許可權問題。文件重申,已經退出第一線的各級顧問,對各級黨政領導做出決議,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各級黨政領導做出決議之後,顧問可以提出意見,但是,不管顧問們的意見最終被採納與否,決議均有效。文件強調,在當前工農業生產和整黨中,各級顧問要做好參謀,幫助新掌權的知識份子幹部,但不能處處干涉,礙手礙腳,更不能阻止各級領導決議的作出和貫徹。
很明顯,由胡耀邦、趙紫陽聯合推動的這份中央文件,其中心意思就是讓「老傢伙」們靠邊站,其目的是把他們的權奪得干乾淨淨,以便更加暢通無阻地貫徹新經濟政策和安排第三梯隊接班計畫。
二、顧問的絆腳石作用
一九八二年,中共十二大確立了老幹部的離職、退休制度,一定程度上廢除了領導幹部的終身制。作為一種過渡形式,從中央到地方,由離休的老幹部組成了各級顧問委員會。「顧問」,顧名思義,只是參謀,並無決斷權。然而,正如胡啟立所說,中國共產黨在其黨章中,對顧問委員會的職權規定不十分明確,再加上老幹部們的普遍戀權,顧問委員會的顧問們,對各級黨政領導常指手劃腳,甚至橫加干涉。胡耀邦更批評道,老顧問們,當權當慣了,不管手就發痒。他們不動腿兒,只動嘴兒,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
根據調查,老顧問們對兩點最不能接受。其一是個體經濟的興旺,出現了不少富裕戶、有錢人。這樣一來,高級幹部原有的經濟優越感喪失了。他們雖然每月還拿二百元上下的全薪,可哪能與萬元戶相比?其二是中年知識份子掌權。在某些老顧問的眼裡,知識份子是改造的對象,頂多只能被黨使用而已。現在,不少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大學畢業生,進入了廳局級領導崗位,個別的進入了省、部級領導崗位。這些原來被老紅軍、老八路們教育、改造的對象,現在居然坐在他們原來的辦公椅上發號施令起來,居然乘坐起來本屬於他們獨佔的高級小轎車東遊西逛起來,那還不等於是翻了天?還有一些老幹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幫整了好多年,剛一官復原職,子女還沒來得及安排好,就被請下了臺,安上了「顧問」銜。他們的牴觸情緒就更大了。
老顧問們對「有權就有一切」的論述體會極深。在權力決定一切的社會裏,他們當了顧問,失去了原有的權威,內心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要恢復原有的權勢。因此,他們以「傳幫帶」為名,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介入現領導班子的決策,以顯示自己的影響。一九八二年以來,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秘書處常接到各種報告,反映老顧問們以不同形式干涉新領導班子,阻撓某些決策的實施。尤其是大規模整黨以來,中央整黨辦公室發現,很多地方的問題解決不了,原來都是「老顧問」們在起作用。
主持中央整黨辦公室和中央書記處日常工作的胡啟立認為,老顧問們似乎已成了推展各項工作的絆腳石。他向胡耀邦建議,應著手解決這一嚴重問題。
三、分赴各地、取得資料
胡耀邦、趙紫陽心裏清楚,要徹底解除老顧問們的絆腳石作用,並非易事,第一關,就是要說服中央的那些「老傢伙們」。怎麼說服呢,他們必須按毛主席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信條(這信條可以使毛澤東的崇拜者啞口無言),先不講話,而是走到基層去,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爾後打一個殲滅戰。
胡耀邦先後視察了吉林、遼寧、福建等地;趙紫陽走訪了新疆、遼寧、廣西等省地區;萬里、李鵬視察了山西、河北;胡啟立視察了東北、天津和西藏。他們更要求各地的領導班子,把顧問們的絆腳石作用的材料,整理完整報上來。
他們瞭解到的,比實際反映上來的更為觸目驚心。他們的結論是,老顧問們豈止是絆腳石,簡直是攔路虎!絆腳石還可以繞過去,攔路虎卻要咬住你!
比如,某地原要任命一名五八年大學畢業的工程師為工業局局長,什麼都準備好了,可是某個有權威的退休顧問橫加干涉。他從某處得到情報說,該工程師出身不良,在原工作單位散佈過對黨的不滿情緒。該顧問找到組織部,指著組織部長訓斥了幾次。該部長唯唯諾諾,連大氣都不敢吭,因為他是該老顧問一手提拔起來的紅小鬼。查來查去,才明瞭事情的原委。原來,那個工業局的副局長,雖然年紀不大,卻是個部隊轉業的非知識份子幹部。準備提升為正局長的那個工程師,原在該局領導下的一個工廠任工程師。副局長當然心裏不是滋味,他是高幹出身,父親和那個「老顧問」是老戰友,正是通過了「老顧問」的關係,他才能復員到該地做副局長的。那時老顧問還在台上,神氣十足,一句頂不了一萬句,也能頂上千百句。這次,副局長親自找到了老顧問,「工作」了一番,把老顧問的火挑了起來。
還有,某地區和外商談妥了一樁生意,只要領導一批准,工程即可開始。可是,上級壓了近三個月。下面追問時,才查出報告在某「顧問」那裡放著。要不是下面追得急,「顧問」就有可能把這個協議拖死。其實,「顧問」本來是無權壓此報告的。
一樁樁,一件件,都有力地說明瞭一點:顧問應該完全靠邊站。胡耀邦、趙紫陽等把材料搞得紮紮實實,老鄧一批閱,政治局順利通過。
四、權力轉移的重要一步
權威分析人員說,胡趙聯手逼走顧問,是權力轉移的重要一步。中央文件是黨內立法的依據,這次將顧問的權力剝奪殆盡並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不能不說是胡趙的重大勝利。
「逼走顧問」,使我想起了英國「下院」逼走貴族的故事。經過十七世紀的革命,英國的最高權力由王室轉至國會,國會分上下兩院。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民選代表組成。一九零六年,自由黨在大選中獲勝,控制了下院。一九零九年,一項增加向富人徵收所有稅的土地稅法案,在下院通過,然而遭到上院拒絕。財政權是重大的權力問題。上院拒絕通過新土地稅,等於向民選議員組成的下院宣戰,形成憲章危機。後來,雖在巨大壓力下上院勉強通過了加稅案,但如何防止這樣的危機重演呢?當時自由黨籍首相亞司奎斯,提出了有名的「國會法案」。該法案規定,凡下院通過的任何財政議案,仍送交上院審閱,然而,不管上院同意與否,這個法案在一個月內都會自動生效。至於其它下院通過的立法,上院也只能至多拖上兩年,終究仍要成為法律。上院可以修改法案,以使下院參考。但如下院仍堅持原案,上院反對也無濟於事。
這個著名的「國會法案」,下院當然順利通過了。可是,上院不通過怎麼辦?首相亞司奎斯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他和國王協商好,如果上院拒絕「國會法案」,國王就加封貴族。上院由貴族組成,不經選舉。國王加封貴族,大批新貴族湧入上院,可以改變投票結果,迫使「國會法案」在上院通過。亞司奎斯在上院辯論和投票時,把國王準備加封新貴族的消息散了出去。面對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景,上院的老貴族們不願見到大批新貴族出現,就乖乖地通過了「國會法案」。這樣,下院等於逼走了老貴族,完成了權力轉移。
胡趙的中央文件逼走了老顧問,只是完成了共產黨內權力轉移的一個步驟,與英國「國會法案」完成的由貴族向人民的權力轉移不能同日而語。胡耀邦、趙紫陽要想成為歷史英雄,必須在中國完成「國會法案」。中國的「國會法案」的內容是,「上院」相當於新貴族----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下院」相當於人民代表大會。人代會完全由非共產黨控制的人民選舉產生,人代會通過的法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有建議權,但不管共產黨的「上院」通過與否,人民的「下院」通過的法案終究要成為法律。如果共產黨內哪位人物能推動此項「中國國會法案」,那將是永垂史冊。
五、問題的癥結及我們的建議
我們認為,中央應認真思索為什麼會出現「顧問」攔路的問題。我們老百姓的看法是:
第一、上樑不正下樑歪。中央領導人不應把問題往下推,應首先檢查上頭。鄧小平、薄一波都是「顧問」,但他們掌握了實權。尤其是鄧小平,更是說一不二。下面的顧問必然會問:鄧小平這個「顧問」可以說了算,我們為什麼不能?
第二、中央在調整各級領導班子時,留下了後患。有很多顧問委員會成員,仍在黨委中擔任要職,使顧問干政合法化了。比如,十二大後中央調整的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第一書記中,北京的段君毅、河北的高揚、遼寧的郭峰、河南的劉傑、都是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理應退休。他們掛著顧問銜,卻當上了地方的第一把手,掌握實權。這怎麼能杜絕其他有顧問銜的人干政呢?要解決這些問題,應毫不留情地將所有挂顧問銜的人解職。
第三、在地方各級政權中,某些人已形成了權力網。下面的人都是他提拔起來的,他成了顧問,但仍然說了算。像這樣的顧問,應該調離該地區。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各級領導層中,領導幹部間的子女通婚十分普遍,形成了一個婚嫁網。張三的女兒嫁給了李四的兒子;李四的女兒又嫁給了趙五的兒子;而張三的兒子又娶了趙五的閨女。這種連鎖婚姻網,形成了一個互相交錯而又互相包庇的穩固權力層。現在,老頭退休沒關係,兒子、女婿中總有上來的。由於親戚關係,老顧問們仍有相當的控制力。打破該連鎖婚姻網是不可能的,它已經形成。消除它副作用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交叉調動。將老頭掉到外省,或將兒女調到外地。但是,這個決心看來是難下的。
無論如何,胡趙接班又向前跨越了一步。胡趙或許看到,搬走了這座小山,在前面擋住路的可能是更大的一座山。在中國,接班的路途何時是平坦的呢?
- 關鍵字搜索:
- 胡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