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交檔案披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

南京兩位從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學者--王衛星、楊夏鳴26日出示了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的米德先生(Mr.RanaMitter)寄給他們的19頁英國檔案館館藏的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外交檔案複印件。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稱,檔案時間從1938年1月15日至2月1日;每份資料的上面均是用英文打字機列印的解密後的密碼電報的電文,接著就是英國外交部官員們傳閱後手寫的批語,並蓋有英國外交部文件登記歸檔的專用章。

其中一份1938年1月15日發自中國的電文大意是,日軍所犯暴行的郵件已寄往外交部。基督教全國委員會的一位人士說,隨同日軍進入南京的日本外交官,對(日軍)在南京的黑暗(統治)、屠殺、強姦、搶劫等暴行感到震驚,這些暴行仍在繼續。由於沒有能夠對日本軍方產生任何影響,絕望中,日本大使館的官員很希望繞過軍方,把材料送到東京,建議傳教士設法把這些事實在日本披露。有人向我保證,從蘇州、杭州給我寄目擊者報告,轉到東京。英國外交部的官員在下面批道,我懷疑日本報紙是否敢發表這些資料,因為它們有損日軍的形象,發表了一定會引來殺身之禍,編輯會被殺,記者會被解職,等等。

中國青年報報導說,據介紹,去年5至6月間,當時在英國華威大學東方學系供職的講師米德訪華,收集中國抗戰的史料。他來到江蘇,與江蘇社科院歷史所進行座談時說,他和幾位同行編一本中國抗戰資料集,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方面的資料,在英國檔案館外交檔案中發現的一些資料。經王衛星、楊夏鳴數次聯繫,米德應他們的要求,寄來了這些外交檔案的複印件。

王衛星指出,這系第三方的記載,具有客觀可信性;史料來自英國官方,具有無可置疑的權威性。以前發現了曾是加害方和受害方記載的史料,也發現了不少第三方(如德國、美國人)記載的史料,但是英國官方記載的史料被發現還是第一次,這反映了證據是多元的。來自各個渠道的史料,都說明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嚴重性。

據悉,這些外交檔案還不齊全,進一步的收集工作尚需資金。預計明年年初,將會把已收集到英國外交檔案譯文發表在南京出版的《民國檔案》雜誌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