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是怎樣創造富翁的

 2001-11-06 01: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和朋友吃飯,冷不丁提起一個話題:北京富翁戶均資產達236萬。朋友不信,於是我拿了新聞週刊給他瞧,他一邊看一邊噴著冷氣,嘟噥著荒唐,最後卻彷彿是信了。我的這位朋友是一個白領,年輕有為,這樣的數字給他震撼之餘,也激發了他的幹勁,所以他握著拳,狠狠地喊著:「加油啊。」

我祝福他得償所願,卻又感到一絲悲涼,我不經意地問他:「記得我們以前說過,如果發達了,會去農村資助一所小學,辦一個基金。」他笑了笑,有點無奈地答道:「等有了錢再說吧。」

我無意去提醒他一所小學和一個基金不過是他目前一個月的工資,正如我也極力迴避著自己的道德水準。 直上青雲的雲梯並不太多,擠撞沖頂推的競爭下,如何又能強求他頻頻下顧呢?

然而,更為無奈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富翁們又有多少是自己冒著臭汗和拳腳爬上去的呢?在北京,有多少人是依靠自己勞動和資金的積累一步步發達的呢?我們唯一可以大膽猜測的是,北京高幹多,大官多,於是他們的有錢親戚就多,和他們關聯的企業項目資產運作也就更多。有一份政府官方的調查資料「中國人的富裕軌跡」中對致富作出了幾個頗為耐人尋味的解釋。
解釋一:在80年代末期利用國家經濟的雙軌制,倒賣鋼材木材等工業資料賺取高額原始利潤。
解釋二:在90年代初金融市場化的過程中,賺取了高額利潤的首先是上市公司成員極其相關行業如券商,律師和會計等,主要原因在於其容易取得企業的原始股份。其次為上市資格的審批者。再其次才是股市上的風雲人物,如楊百萬等。
解釋三:「擁有資源者在權力尋租過程中形成了富裕。極而言之,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腐敗」。

看了這樣的解釋,我們隱約能感到北京人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的首富了,與此相呼應的是,在政府性的中國富裕家庭調查中,北京的入戶調查拒絕率位居全國首位。或許我們可以把問題看得更具體一些。從官方統計數據中不難看出,北京富人的資產構成中房產比例佔六成以上,這固然是北京房價居高不下所致,但耐人尋味的是,這其中有多少是市場行為的消費呢?連「新聞週刊」中那位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的作者也只估計為「購買的房產不足10%」。而另外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北京所謂的「經濟適用房」政策,限價4000元人民幣,並限定中低收入者購買。然而實際情況是,購買者是變換了身份的富人階層,這一政策沒有給中低收入家庭帶來任何市場機遇,只是使北京富人們又一次抓住了國家折價提供的致富機會。

比北京富戶均資產236萬更駭人的是一位經濟學家的斷言:十年後中國將出現2000萬個百萬富翁。我能夠理解他充滿樂觀情緒的理由,因為他似乎看到了入關後中國中小企業的美好未來。然而我看到的現實卻是,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風暴背後,是無數國有和集體中小企業面臨被出售和改制的尷尬,而在這風平浪靜的私有化運動中,無數的廠長和直屬行政領導們有了自己的廠房和股份,同時也擁有了百萬,千萬富翁的身份證。以中國的國有資產總額,如噴井般地創造百萬富翁豈是什麼難事?
兩年前,我獨身去四川雲南旅遊,在去中甸的路上車輛熄火修理,那時我看到路邊山上不遠處幾個少數民族的小孩,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我旁邊一位同路的自治州幹部告訴我,他們是住在山裡的貧困戶,他經常下去發救濟糧,進屋一看,一家人像是坐以待斃,根本就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我問他估計能有多少財產,他想了想說:大概就一百塊吧。

20年改革了,難想再有10年,我們有了兩千萬個百萬富翁,兩百萬個千萬富翁時,那些山裡的人會有怎樣的改變。誠然,如果他們都甘於老老實實地坐以待斃,那個富翁輩出香車美人的黃金時代並非虛妄,甚至那些暴富們通過「助貧」和「教育基金」之類的洗錢行為還會披上道義的外衣。但中國會有這樣的未來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