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病症感染內地流行樂

病症一:音樂評獎多與優秀作品及新人少的反差

主要症狀:頻繁登場的排行榜頒獎,獎盃發得越多,是非爭議來得越多。田震怒擲話筒使得不同角度的人們質疑排行榜頒獎公正性與權威性的態度公開化,同時也擲出了這個行業的虛弱。

與今年發出的幾百座獎盃相比,一年來內地原創樂壇真正廣為流行的金曲不過兩三首;斯琴格日樂和達達樂隊在各大頒獎活動中拿最佳新人獎拿到手軟,但除了這兩者,還有新人嗎?

後果:失去頒獎的公正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失去評獎對行業應有的健康促進和刺激作用,失去歌迷的信任和信心。

病症二:出唱片賠錢與做歌手賺錢的反差

主要症狀:既被稱做產業,正常的唱片業應該是靠唱片賺錢的,但內地原創唱片絕對是賠錢的。但是內地歌手們的出場費卻與這種不景氣的現狀成反比,今年最高價已迅速暴漲至二十萬元一場(並非個人專場),甚至超過一些專輯銷量很好的港臺歌手。

後果:誰還費勁花錢不討好地好好做什麼唱片呢?有那麼幾首單曲走紅就吃穿不愁了。所以,大家都去討巧做歌、打榜。真正有質量有水準的原創音樂越來越少。

病症三:個唱少與演出多的反差

主要症狀:如果要是把每年全國的各種組臺演出統計一下,真不能相信內地原創音樂市場不好的說法。每年各個地方各種節、會,各個企業贊助的活動以及大大小小的拼盤演出數不勝數,當紅歌手會為過多的邀請而有些招架不祝但與這樣的大好市場相左的是體現原創音樂水準的歌手專場演唱會的缺乏,一方面無疑是能有個人市場號召力的內地歌手少之又少,有能力開個唱的僅二三人,另一方面開個唱是為一個人投資,風險大又不划算,哪有花差不多的錢攢一大堆明星既熱鬧又保險呢?終究,內地原創歌壇缺乏佔領市場的力量。

後果:不出唱片也能混得很好,不思進取也罷。歌迷終將棄之而去。

病症四:盜版與正版市場的反差

主要症狀:儘管反盜版一直是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反覆強調的大事,但音像市場上正版佔有率遠遠不及盜版,一種唱片往往有幾種到幾十種的盜版,因此假設一張專輯能賣出1萬張的話,盜版就有可能賣出其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銷量。耐人尋味的是,盜版商們不僅更新了先進設備,還「善於把握商機」,盜版製作不僅越來越精良,選題也做得「漂亮」。而一些為節省成本開支的正版唱片,卻糙得令人難受。

後果:中國原創力量的資金缺乏本來就是其不能良性發展的重要原因,但誰還再願意投資一個不僅賠錢而且還飼養他人的行業呢?原創流行樂將沒有唱片,沒有音樂人,沒有歌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