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後重見天日 法海寺發現古代暖氣


  以明代宮廷壁畫而享譽世界的法海寺因復建藥師殿,使埋藏地下五百多年的古代地熱供暖系統重見天日。記者昨天在挖掘現場看到,整個系統由青磚、青石製成的四個灶坑和縱橫交錯的火道組成,據說,這樣的布局足以使供熱面積覆蓋當年藥師殿東西配房的所在範圍。

  古建專家對此評價較高,認為這是北京地區目前發現的歷史較早、保存較完好的地熱系統,十分罕見。它證明了我國至少從明代起就掌握了先進的室內供暖技術。


  趕到法海寺第三進院落---藥師殿基址所在地,只見周圍長滿了荒草,距地面80厘米深的地基中,並排有四個型制基本一樣的灶坑,坑口長約1米,寬約0.8米,深1米多。最西面的一個灶坑保存最好,青石磚和青石板砌就的四壁幾無損毀,內側有火道口與周圍相通。坑的北側和西側分別有青磚鋪成的火道筆直地延伸至山牆地基處。記者觀察發現,每一個灶坑外,都有火道相連,向四周伸去。石景山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灶坑及其火道所在地,正好是原藥師殿東西配房基址,供暖面積覆蓋了原僧人的居住地。

  法海寺是1443年修成的明代皇家寺廟,至今保存較好的明代宮廷壁畫堪與敦煌壁畫相媲美。據介紹,其藥師殿在一兩百年前被毀,基址一直荒廢。今年4月下旬,在市文物局和石景山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法海寺開始復建藥師殿,計畫將來在此展出複製的壁畫,以封閉性保存位於大雄寶殿內的壁畫真跡。5月10日前後,負責承建藥師殿的中興文物建築設計工程公司施工人員清理基址到地下80厘米處時,陸續發現了4個灶坑,隨後又清理出部分火道。工程負責人說,從灶坑中還出土了一些獸骨、碎碗片和3個波斯人陶像,其中一個保存尚好,另兩個只剩下頭部。

  昨晚,記者找到古建專家龐樹義和孫永林兩位先生。他們都勘察過現場,證實:法海寺藥師殿基址發現的這套室內供暖系統應用了我國古代先進的地熱技術,名叫「響堂地」,灶坑用於生火,通過火道將熱力傳向室內各個角落。這在明代屬於難度很大的瓦作技術。目前,北京地區的古建中,僅僅是故宮發現了有這種供暖技術。

  據介紹,市文物保護部門已計畫保護法海寺藥師殿的這套地熱系統,待藥師殿復建完畢後,選擇較好的灶坑及火道供遊客參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