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家的飲用水桶有毒

滇池晨報訊:「桶裝水飲用族」越來越大,然而,人們並不知道,一些飲用水包裝容器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竟非法使用非食用級的PET材料、報廢光碟,甚至通過各種途徑進口塑料洋垃圾生產飲用水包裝桶。去年,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天然礦泉水專業委員會向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交了《關於瓶(桶)裝水容器問題的報告》。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陸續對當地各種品牌的純淨水桶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結果令人震驚,許多容器所用原料含有大量有毒物質和致病菌,嚴重影響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那麼,昆明市的情況怎麼樣呢?據記者瞭解,昆明市現有30%的家庭使用純淨水,尤其集中在城區。當前昆明市場上銷售的各種純淨水、礦泉水品牌達20多個,平均每天消費5加侖桶裝的飲用水達5萬桶,這就意味著全市有5萬隻以上的水桶在「運轉」,飲水的人在百萬以上。這些桶的質量怎樣?是否「純淨」呢?

15日下午,記者在昆明市某水業公司的一間倉庫裡就發現了近百隻不「純淨」桶。據該公司王總介紹,這些桶都是該公司的業務員在給消費者送水上門時,從消費者家中換回來的。由於昆明市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品牌較多,當消費者重新選擇一種新品牌時,銷售公司一般在第一次送水時就接受老品牌留下的水桶,以減輕消費者的負擔。但該公司很快就發現,在換回來的水桶中,有許多都是用非食用級材料或者廢舊材料製作的,而這在食用品塑料製品及原料衛生管理辦法中是嚴格禁止的。出於對消費者健康的考慮,該公司決定將這些不純淨的桶統統淘汰。但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這項工作也成了該公司一項沈重的經濟負擔。王先生無奈地說,最多時竟在一天內回收了1000多個這樣的廢桶。記者仔細觀察,這些廢桶雖然外形上與合格桶並無區別,但與合格桶相比較,僅憑肉眼就能發現廢桶的顏色發黑,透明度較差,且桶的表面有不均勻的斑點。這些廢桶品牌繁多,有不少正是在昆明市場上流通的品牌。

記者隨後又採訪了專業製作飲用水桶的某公司一位姓黃的負責人。據黃先生介紹,目前在昆明市場上銷售的純淨水桶有數十個牌子,其中當然不乏合格產品、名牌產品,但令人憂慮的是,有許多雜牌、不合格產品流入了市場。這些產品多數產自外地,即使昆明本地生產的某些產品也有問題。而問題主要集中在材料的使用上。

據介紹,世界上第一代飲水桶材料是聚氯乙烯(PVC),1974年被淘汰;第二代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1977年取代PVC進入市場,但目前已被定為非食用級材料;當前推廣使用的是第三代材料聚碳酸酯(PC)。現在的問題是,某些廠家為謀求自身利益,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用業內已經淘汰、非食用級的PET,甚至回收的廢舊材料當原料制飲用水桶,使得這個行業目前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給並不知情的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危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