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記者翻山越嶺,到達雲南省彞良縣行平鄉大寨村,對引起當地農民群眾強烈義憤的「扶貧工程」大寨小學進行調查採訪。
新建的大寨小學位於該村側對面的大山腳下,佔地面積約4.5畝,教學樓為3層單體式結構。遠遠望去,大寨小學顯得十分醒目,因為這樓是大寨村唯一的一座紅磚混凝土「高層」建築。
剛步入大寨村,記者便被四面八方湧來的村民圍得水泄不通,村民們七嘴八舌地訴說農民賣雞蛋、土豆籌措資金建小學的艱難和企盼。
原來,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寨小學老校舍就搖搖欲墜,被定為特級「危房」。全村上學的孩子們只得東一窩西一窩地借住在村民的農舍裡上課。沒有書桌,孩子們用石板、木板當課桌。家中有凳子的學生,總是抬著凳子來上課,一些貧困農戶家裡連個凳子都沒有,孩子上課時只得靠牆站著。
今年65歲的大寨村小塘社賈發明社長流著眼淚對記者說:「大寨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錢。但再苦再窮也不能苦著娃娃們啊!為使娃娃有個上學的地方,本就貧困不堪的村民賣雞蛋、土豆集資。1995年全村每人集資10元錢,在校學生每人集資5元錢,經過幾年的籌措,共籌款5萬多元錢。國家啟動『扶貧工程』後,撥給25萬元錢修建大寨小學。1999年6月,縣教委公開招標開始動工興建。想不到小學剛剛完工,樓房牆體出現多處裂開等質量問題,令老百姓頗為心寒。」
對於新修的大寨小學,村民王忠富感受最深:「學校動工後,我們都十分關心房子的質量,多次去看,卻被工頭以『妨礙施工』趕了回來。樓層剛剛完工就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有一次天下雨我去查看,只見雨水從三層漏到二層,從第二層又漏到一層,像個篩子一樣。」
8日下午6時,記者走入新建成的大寨小學進行現場觀察採訪。大寨小學現有教職工13人,在校學生370多人。該校校長告訴記者,新樓剛建成,樓房牆體出現了裂痕、漏水,質量不符合標準。後經相關部門責令施工單位進行補修,又花了3萬多元錢。到目前仍沒經過驗收。但孩子們沒地方上學,也就住了進來。記者從一樓觀察至三樓,觸目驚心的場面呈現在眼前:經過補修後的教學樓牆體、水泥樓板仍然多處裂開,部分裂痕長達幾米;二樓走道上補加的水泥大面積脫落;二、三樓走道的牛角挑梁明顯超出牆體;後牆的主體柱肉眼觀察凸凹不直。
8月9日下午,記者就大寨小學的建築質量問題,走訪了彞良縣毛平鄉黨委。該鄉黨委李書記表示:「我雖然剛調入毛坪鄉時間不久,但是,大寨小學建築質量問題的確令人心痛。」對此,毛坪鄉黨委吳副書記憤怒斥責:「花了幾十萬元錢,卻建起一幢危房,令老百姓心寒……」記者正要離開大寨村時,百餘名群眾圍著記者強烈要求:「這樣的豆腐渣工程,要追究相關領導及施工單位的責任。」
- 關鍵字搜索:
- 賣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