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員工惡形記 可憐老闆血淚告白
臺灣勁報報導,經營建築周邊產業的楊先生,一進工廠大門,門衛就趨前熱絡的打招呼:「楊總,早!」楊先生習以為常也不以為意的走進工廠。但門衛亦步亦趨的跟上前去,向楊先生抱怨說,他的工作有多麼辛苦。楊先生詫異的看了他一眼,問了他一句有什麼事。門衛當即表示,他的工作又長又累,希望能調高一些待遇。
●千方百計爭取加薪
「原來如此!」早已精通上海人錙銖必較性格的楊先生,看著門衛冷冷的回了一句話:「你怎麼會辛苦?我常常看你值班的時候打瞌睡啊!」楊先生進一步把他的名言搬出來:「想要加薪,首先要先問問自己;如果想不通,再問問自己;如果還想不通,不要急,還要再問問自己。」
楊先生說,「上海人就是這樣,能爭取就爭取,反正自己不損失什麼。」他說,他剛來第一年的時候,還真被他們整的很慘,三不五時就有員工來要求加薪,讓他疲於應付。後來他就用他自己的經典名言對應,不但開會講、私下也講,久而久之,就沒有員工再要求無理的加薪了。
在上海已經四年的楊先生,管理一間工廠,同時也帶了一批業務員;他並在華山路與人合資開了一家高格調的餐廳,上海員工近二百人。
●履歷灌水吹噓自己
「管理上海人真不是普通人做的工作。」他說,從面試員工開始,每一道關卡都是工夫。
只有一公開應徵,寄來的履歷都讓人覺得上海人才極多,外語都是說讀寫精通、電腦則是中打每分鐘上百字;面試時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剛來時,一下就被他們唬住了。」
但只要一上班,其實什麼都一知半解;外語是只會背自己的簡歷,電腦則是一分鐘五個字,word、excel操作完全生疏,讓人頭痛。
現在的楊先生,在面試新進員工時,一旁一定擺著一台電腦,同時還以英語口試,「履歷上寫的,只能參考啦!」
他說,上海員工難管理,讓人無法想像,他廠裡不少台籍幹部「一年走一個」,就是搞不定他們。
●放話中傷台籍幹部
他說,這些員工都睜大著眼睛,看你從臺灣來的幹部有什麼本事;但即使有本事,也免不了他們的閑言閑語。
「楊總,有件事不曉得應不應該跟你說?」「什麼事,說吧!」
「王經理人真的很好,業務能力很強,跟我們也都打成一片;但是……」
「重點就是『但是』後面這些數落台籍幹部的話,這些才是他們真正要說的重點。」
楊先生說,如果臺灣老闆很少來大陸,被這些上海員工說一次、說兩次、三次,難免信心動搖;如果那位台籍幹部業績也不是太好,那肯定完蛋。他說,他的工廠四年換了四個主要幹部,就是這樣被他們搞走的。
「其實對他們也沒什麼好處,他們也知道取代不了台籍幹部的位置,但他們就是喜歡這樣做,而且好像還有一些成就感。」
●以滬制滬掌握員工
逐漸瞭解上海人習性的楊先生,於是學會「摻沙子」,故意在上海員工裡面區別待遇,對幾個員工特別好,掌握這些上海員工的真正態度與想法;然後再用這些「細胞」管理上海員工;而這就叫「以滬制滬」。他說,實在沒辦法,他只能這樣,否則還真難管理好這些員工。
這樣的案例還真說不完,談興正濃的楊先生說,貪小便宜是另一個問題;像他廠裡的一個員工採購一批價值四千多元人民幣的水龍頭後,「拿了就跑」;不過因為是黑龍江來的員工,沒辦法,也沒那麼多的精力去搞這事,損失不大也就算了。但如果是上海的員工,「我一定告到底,要不然就有樣學樣,會有骨牌效應。」
他說,很多事在臺灣不會發生,但在上海就會發生,「我們不能只看上海有多好,建設有多快,人的問題其實更關鍵!」他說,這就是兩地的差異,這也是不少台商會用比較軍事化的制度管理大陸員工的理由。
所以,「你很難去相信一個大陸人,因為你不會知道他們會為了多少錢就出賣你。」也因此,「你只能用台籍幹部」,因為「他們不會為了高出幾倍月薪的錢就出賣你。」
●品行粗俗不懂尊重
再講到深處,這位深有感慨的台商認為,其實這就是大陸人普遍存在的心性問題了;「他們不懂得尊重別人」,路上撞到人不會道歉;自行車在人行道上騎還會不斷的按鈴要前面的人讓路,人性的淺薄,完全表露無遺。」
不過,即使如此,楊先生還是認為,大陸,尤其是上海,這些年確實進步很快;他說:「再給他們幾年時間,等到新一輩人起來,未來臺灣幹部在大陸或許就真的沒有機會了!」
- 關鍵字搜索: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