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家庭超疼孩子 为何总在孩子伤口上撒盐(图)

 2019-10-28 08: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家庭超疼孩子,为何总在孩子伤口上撒盐!
中国家庭超疼孩子,为何总在孩子伤口上撒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故事一:

两周前还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带着小D去了上海的乐高乐园,那里绝对是所有喜爱乐高的大小朋友们的乐园,快乐的氛围真的特别感染人,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带着小D排队坐乐高飞盘,我们在等候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妈妈带着大概6岁的男孩并排坐一个飞盘,孩子不小心把自己的包掉下去了。飞盘不高,包里的东西基本上应该没影响,坐完飞盘就可以去捡起来。

包刚掉下,男孩自己就很难过了,一直在说包掉了包掉了。妈妈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开始数落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么大的人拿包都拿不好。本来就难过的小男孩愈发难过了,握着扶手嘴巴嘟了起来。

之后整个飞盘过程中,每次他们飞到我们面前,我们还能听到那位妈妈的数落,我们还能看到那个小男孩愈发难过的表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整个飞盘上其他人开心的笑容。

故事二:

后来的一周,我坐地铁出门办事。地铁上,有个外婆带着一个大概8岁的小女孩,女孩自己坐在一旁。小女孩坐不住,不多久就边吃泡泡糖边绕着把手转圈。期间外婆提醒了好几次,让她不要转,坐下。女孩没听,外婆说了几次见无效也就低头看手机了。

突然女孩不再转圈了,哭丧着脸向外婆求助,原来是泡泡糖吞下去了,显然女孩自己已经被吓到了。外婆放下手上的手机,知道事情后,立马开始教育女孩,之前就和你说不许转圈不许转圈,你就是不听啊。好啦,现在泡泡糖吃进肚子里了,接下来就要烂肚子了,看你以后不听话。

后来,我一直看到这个小女孩用手摸着自己的肚子,显然是被吓到了,也许她真的担心自己会烂肚子。之后我下地铁了,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小女孩捂着肚子一脸害怕的样子。

在国内期间,这两件事一直让我印象很深。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纽约这边上早期儿童教育课程时,有一位教授知道我是中国人后特地找我聊天。教授之前去过中国做访学,他和我说,当时他在上海北京两个大城市呆了一共1个月,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中国家庭非常非常爱孩子,但对孩子却缺少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你们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倾其所有,却总习惯在孩子情感最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

说实话,我当时听了有点不以为然,觉得没有那么严重。但国内发生的这两件事让我又想起了教授的这段话。今天下午打开当时谈话后我的记录和学习笔记,发现有了不少新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1、什么是“情感支持”?

这是我当时问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感觉自己好像懂,但又不是那么懂。教授告诉我,育儿的本质就是建立关系,这和爱情友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需要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连结。关系协调的最好方式就是情感支援。

具体做法,用大白话说,就是放下“大道理”,先给予对方情感上和心的支持。任何人,即使是小孩子,其实都是知道“好赖”的。孩子犯错,他们自己已经处于情感受挫的状态,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给予他支持,让他“爬出”这份受挫情感,等到情感平复了,再教育。

就像文章开头分享的两个例子,孩子已经难过了,已经害怕了,他们的情感正处于受挫状态。但家长却没意识到,还在“伤口上撒盐”。

教授当时说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现在所有的父母都重视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不仅仅是你每天为孩子做了什么:陪玩、陪伴,策划生日派对,带出去旅行;安全感更是这些点滴小事里,在孩子情感受挫时,你有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让孩子真正明白,不管他们怎样,他们都是可以安全地向父母寻求帮助。这份“后盾”的坚信,才是真正安全感的基础。

2、先听先听先听再说

这并不是我写错了,而是教授特地强调的。他说,父母总是高估了自己的“聪明”,孩子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打断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去教育。但在教育界有一句特别著名的话: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最了解我们的情绪,孩子也不例外。

这三年来我一直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是,“我不是她”。不对摔倒大哭的小D说,这没关系的;不对丢失了自己心爱小熊的小D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再给你买一个。因为每次我都会先对自己说,“我不是她”。

所以,我会先听,也许就是情绪发泄的大哭,但我听到了这哭里的沮丧、愤怒、伤心、难过。于是,我会给她拥抱直到她平静下来,我们才会谈论刚才发生的事情。我们的陪伴和愿意聆听的态度,有时比语言的教育意义大得多。

这是教授当时给我做的“拆文解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感到非常惭愧的。

3、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就像开头分享的这两个小故事,如果当时家长可以慢一步,可以先听先听先听,也许我们听到的就是孩子的自责、反思、认错。这时我们就可以支持孩子走出这些情绪,孩子的情感得到支持后,我们可以再总结,下次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教育意义是不是比直接上来一顿数落更好呢?

很多父母甚至老师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害怕,我们害怕当下不教育,这个孩子就变熊。而且我们的确看到太多,即使当下严厉教育,他们也还是嬉皮笑脸,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们怎么还可能先情感支持呢?

这就又是当时教授说的另外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常常低估爱的力量,却高估了管教的手段”。当一个孩子与父母的连结受损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两种,害怕,继续用各种熊的手段来引起父母关注,试探父母的爱;叛逆,拒绝一切有效沟通,你说的我全部反着来。

“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最需要爱”,这句话听着鸡汤,却真的就是这个理。捣蛋犯熊,上升到心理精神层面,其实是心理健康的失衡。情感支持是维持心理健康的最关键手段。

因此,任何时候,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不要因为我们的害怕(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失衡),而去破坏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环境。

我们是如此深爱我们的孩子,那就请不要在伤口上撒盐!

責任编辑: 杰夫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