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人与外国人都好奇的问题:“天王有姓氏吗?”(组图)

作者:胡炜权  2019-04-28 09: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日本人与外国人都好奇的问题:“天王有姓氏吗?”
日本明仁天王与王后美智子。(图片来源:Kazuhiro NOGI / POOL / AFP)

八色之姓

一直以来,日本人与外国人都想问:“天王有姓氏吗?”回答之前,先为大家整理天王与日本人姓氏诞生的大概过程。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中期左右,当时仍然被称为倭国的日本,仍未产生文字,按照后来的史书来看,当时的上流阶层以“职名”和“所在地”为氏,如大伴氏(职名)、苏我氏(地名)等。

到了公元六七○年,天智天王实施了著名的“庚午年籍”(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国民户籍帐册,已散佚),他的弟弟天武天王除了另外制作了“庚寅年籍”(同样散佚)外,又为从属国家的官员和地方豪族设立“八色之姓”,按地位高低排列为: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自此之后,豪族群臣受封于天王,领取了赐予的氏姓做为身分象征。

《小仓百人一首》里的天智天皇
《小仓百人一首》里的天智天王(Source:wikipedia)

而天王本身有没有为自己和家族创立氏姓呢?

曾有说法指,创立“八色之姓”的天武天王死后,他的和风諡号为“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王”,换言之,天王很有可能用了八色姓中最高级的“真人”做为自己的姓氏。顺带一提,所谓的“和风諡号”便是以古日本语和思维去纪念、评定大王生前功德的諡号,而且专门在国内使用,与模仿中国、朝鲜半岛,以汉音双字做为纪念,主要用于国史上的“汉风諡号”有所不同。

话说回来,由于天武天王以后的天王都没有用“真人”自称的相关资料,因此,更多历史学家认为,“真人”不是指八色姓中的“真人”,而是仿照唐高宗采用道教思想,将王帝比做道教中仙人(真人)。

换言之,他们主张天武天王的和风諡号“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王”与八色姓毫无关系,一切只是巧合而已。

日本明仁天皇与皇后美智子。
日本明仁天王与王后美智子。(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倭之五王曾以“倭”为姓

另外,其实在天武天王之前,在日本以外的史料里,也能找到倭国时代的大王曾向外国提到自己姓氏的记载。这个重要的线索来自于中国南北朝时代刘宋帝国的《宋书》。

根据《宋书.倭国传》记载,当时倭王倭赞向刘宋帝国要求建立外交关系,并且请求王帝刘裕赐官。接着,倭赞的弟弟倭珍,还有十八年后被推断是倭王同族的倭济,其子倭兴和倭武两兄弟均先后派使者向刘宋帝国朝贡,以及请求赐予将军等称号。倭武更曾经分别与刘宋、萧齐和萧梁三个南朝帝国建交。这五位倭王在历史上一般被称为“倭之五王”。

这五位倭王均曾以“倭”(Yamato)为姓,并且被记录在中国王朝的官史上。究竟他们是主动以“倭”为姓,还是刘宋、萧齐、萧梁帝国以他们的国为姓,以便记载,在目前史学界里仍然有争议。但整体来说,后一种说法获得较多历史学家支持。

顺带一提,目前史学界利用最后一位倭王倭武在中国官史的活动时代,推定他是雄略天王。然后,再按照以上的亲族关系,进一步推断倭赞、倭珍,同族的倭济、倭兴分别是仁德、履中、允恭和安康四位天王,但这样的说法还没办法“验明正身”。

创造创立“八色之姓”的天武天皇
创造创立“八色之姓”的天武天王(Source:wikipedia)

《隋书》记载:倭王姓阿每

倭武在萧梁立国初期(公元五○二年),仍然与中国进行交流和朝贡,但似乎没有跟接续的陈帝国有交流的纪录,也没有出现在《陈书》之中。而倭国(《隋书》写作“俀”)与隋帝国交流,已经事隔近一百年(公元六○○年),也就是史称“遣隋使”的时代。

按《隋书.倭国传》记载,倭国派来的使者向隋文帝杨坚说明了倭国王的姓名。使者称“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乍看之下,与南朝时代的“倭姓”完全不同。不过,日本历史学家重新按照这些汉字的读音进行解读后,得出“阿每”(Ame)是“天”的音译,“多利思比孤”(Tarishihiko)是“降临”之意,而“阿辈鸡弥”(Ōkimi)则是“天儿”、“大王”的意思。

换句话说,“阿每.多利思比孤.阿辈鸡弥”就是“从天降临的大王”,是“天王”在古日语中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在《隋书》留下的倭国王姓、名、号其实都不是当时天王的姓名,倭国使者只是将“天王”的同义语分拆成姓、字、号来告知隋文帝,不打算按照中国习惯为天王定一个中国风的名讳。更直接一点说,倭国已有与隋帝国平起平坐的意识。

唐宋的记载,其后不再探求天王的姓氏到了八世纪初的唐帝国时代,当时已改称国号为“日本”的奈良朝廷与唐帝国交流,唐帝国曾按照在长安留学的日本僧侣、学生的说法,在写给天王的国书中称“日本国王主明乐美御德”。“主明乐美御德”其实就是日语“天王”的读音转化为汉字,而这也是一串赞美字词,反映日本僧侣利用机会美化自己国王的称号。唐帝国似乎不知其实,直接照用。

之后宋帝国的《宋史》,则改称日本国王的姓为“王”,但没有更多的描述。而宋帝国以后的中国官史,没有再对天王之姓有什么记载,一方面是同时代的天王已经不再是执政的国君,成为了“统而不治”的国家代表。

*本文摘自《解开天王秘密的70个问题第一部+第二部套书,时报出版。

来源:时报出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