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英国二氧化碳短缺?全国的反应很“英式”(图)

作者:小职员张太咪  2018-07-15 08:2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可乐
英国快要没有可口可乐跟啤酒喝了吗?(Pixabay)

【看中国2018年7月15日讯】6月底在英国有一则民生新闻:“市场上二氧化碳原物料的缺乏,造成可口可乐跟啤酒工厂暂缓生产,预期要限制供应量”,这则有点非比寻常的新闻引起我的注意,咦?快要没有可口可乐跟啤酒喝了吗?!

连着几天密切的注意新闻,了解事件的发展,我觉得我快速恶补了理化知识、食品业生态,也从英国人日常的应对观察到与台湾不同的消费心态,还有非常理性的因应态度。

在台湾,每当某项民生商品的原物料涨价或短缺时,立即就会看到民众大排长龙地抢购,即使限量购买,货架上的商品依旧很快被横扫一空。

但是在英国,可乐跟啤酒生产减量的新闻消息发出好几天了,甚至传出最大连锁英式小酒馆啤酒库存锐减的消息,但我周遭的英国人却一点都不慌张,并没有冲去商店横扫货架。

我暗暗地吃惊:啤酒面临库存危机,英国人还不紧张?!啤酒是英国人饮食的命脉,现在正值夏日,又遇上世界杯足球赛盛事,人人喜欢边看赛事、边一瓶又一瓶的喝啤酒,市场存货量降低,一般民众不担心竟然还能以平常心看待。

我在英国已经居住10年了,从来没有听过二氧化碳短缺造成食品短缺的状况,而这次的危机不只是英国,就连欧盟也包含在内,让我不禁好奇发生了什么事?

10个工厂剩2个──“食用二氧化碳”短缺,具体有何影响?

原来,欧洲有10个食用级二氧化碳工厂,其中5个在英国,目前欧洲有8个都在停厂维修中,“唯二”没有停工的工厂都在英国,但这两个都不是大型工厂。停厂维修是例行计划,因为冬季是食用级二氧化碳的需求旺季,夏季就自然地工厂减产跟维修。

二氧化碳的需求除了制作碳酸饮料之外,许多食物的生产也需要用到二氧化碳,例如屠宰场在宰杀猪前,使用该气体昏迷猪只;许多面包糕点跟肉类在生产时也会添加二氧化碳来增加产品的期限。

然而今年夏天,因为天气好且活动多,例如皇室婚礼跟世界杯足球赛,对于食物、啤酒跟碳酸饮料的需求暴增,销售比生产的速度快,库存快速减少,就可能产生商品短缺的现象。

当二氧化碳的消息短缺时,直接受到冲击的是生产线,上游工厂的生产线马上减缓甚至停工。在饮料业已有几家瓶装工厂暂时叫员工不要来上班,因为无事可做。然而也有啤酒工厂调整生产线,先制造不需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的Ale啤酒,以减缓冲击。

业者呼吁英国政府出面解决现况,但是英国政府一副还没到世界末日的模样,表示市场自己会调节状况,目前还没到很严重的地步,政府单位抱持着退一步观望的态度。

由于食物链的制造环节,上游原物料短缺不代表消费端立即缺货,有时差效应;因此,虽然短缺的状况已造成不便,例如大批发商或商店局部限制每人购买数量、超市生鲜宅配局部限制冷冻食品的配送(因为干冰缺乏),但情况尚未影响普遍民生生活,还是有得吃有得喝,可以正常过日。

在进行每周超市大采买时,我特意留意啤酒、汽水跟饮料货架,大概在短缺消息发出一周后,商品货架是比平常空旷,但还没有全面的缺货。令我惊奇的是超市甚至还在做促销活动,似乎不怕完全断货,仍旧寄望好天气加上世界杯热潮,抓紧当下的销售机会。

同样在生鲜部的货架,猪肉跟鸡肉货架虽然比平常空荡,但仍没有缺货。比较缺货的商品是期效短的面包类,通常面包添加食用级二氧化碳来增加保存期限,超市的面包土司货架有一半是空的。

新闻平铺直叙,厂商处理冷静

我没看到铺天盖地跟呼天抢地的新闻,新闻很理性地陈述事实,并不慌张。事件的报导主要集中在原物料对上游的影响,以及告知事件的原由,同时间并平衡报导商品的目前库存跟销售并没有太大影响,不必太担心。

最早的新闻是6月20日报导二氧化碳原物料短缺的警讯,提到可口可乐工厂暂缓生产汽水。然后过了5、6天后,6月底开始,持续每天有2-3则的报导,多半提到的是食品大厂的生产警讯跟各产业如何因应,同时间再度呼吁,现在只是警告短缺,并没有销售商品的缺乏,大家还是可以买得到商品。

新闻的发展到7月2日,开始报导有二氧化碳制造商开始开工制造,整个市场会在两、三周后全面恢复原状。

英国面对整个事件的反应跟思考很理性,厂商尤其如此:工厂跟供应商在整个事件中,可能是最无奈的单位,但他们仍是急不徐地照着步调因应──二氧化碳制造商没有马上开厂生产,依然进行例行性的维修,新闻报导过两周后,才有大厂开始再度投入生产。

中游工厂跟供应商是最受到冲击的单位,我相信各工厂跟供应商的老板或员工,这几周肯定是想尽办法的协商跟调货,但就一位消费者的感受是各单位随机应变,没有拼命向媒体抱怨政府。

另外,透过这次事件,我也看到我从没想过的产业思维:当二氧化碳供应有限,应该优先给哪个产业?饮料业、生鲜业还是零售的干冰运用?生鲜业提出应该他们优先,因为他们处理的是动物,有可能会危害到猪只的动物权。这真的是很英式的思维呀。

消费者反应理性,选择替代商品

最令我佩服的是消费者的反应,完全没有惊慌,马上冲到货架上扫货。我观察英国人在超市的购买行为,啤酒的货架有点空,但依然只购买这次需要的瓶数,例如一箱或是一手,似乎上游原物料的缺货跟现在的采买毫无关系,这或许也是对制造商跟通路商的一种信任,商品不会断货。

另一方面,我同时也思考是不是市场上平常生产了过量的商品,商品也有其替代性。例如A牌啤酒卖完了,没有关系,还有B牌可以喝。照这种思维,除非世界末日要到了,商品全部断货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在整个事件中,最重要的事是我看到“产业跟生产单位计划的重要性”:整个事件谈论的都是可能的危机,二氧化碳的库存量快速降低,但尚未全面缺乏,有关单位的报告都是存货的危机,并不是严重缺乏的临界点。这代表的是各单位的前端就详细观察使用量跟库存量,计划周详,才有时间商讨因应的对策。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换日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