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以房养老”是榨干老人的馊主意(图)

作者:一川清流  2013-09-22 08:1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看中国2013年09月22日讯】最近,全国都在热议即将推出的“以房养老”倒按揭模式,而该举措因各种原因在各地试点并不成功。本报3年前独家报道的南京第一位提出“以房养老”申请的老人张启韻,已届九十高龄且身患多种疾病,最终没能实现“以房养老”,目前不得不住进“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老年照料中心”。(2013年09月17日《扬子晚报》) 

有关以房养老的话题,公众对此并不陌生,且不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创造的以房养老模式如何,姑且说国内不少官员“砖家”早就打了房子的歪主意,没少在土地财政上费心思,名义上“抑制”“遏制”,暗地里捣鼓的那些事,老百姓心里最清楚。国家发改委某官员最近终于一语道破天机:“政府应该允许房价上涨,房价涨到头就没人投机了。”

按照发改委某官员的意思,目前的房价还远远没有“到头”,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老房奴只有安心背负巨债老老实实地再爬坡几十年的义务,你新房奴也别想逃过这一劫。这就是土地财政魔力下的“副产品”,房子就是某些地方政府财源滚滚的魔方。当然,养老同样可以在这个魔方里做出大文章,变出新花样。

在某些地方官员和“砖家”眼里,通过对房子的二次利用,完全可以让政府彻底甩掉不堪重负的养老负担,以便更好地“全心全意”谋大事创大业,所以从2006年开始,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南京、上海等地便开始了“以房养老”的“试点”,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果接轨“国际”。可是几年下来,居然出师未捷,正如南京的张老太太一样,成了社会“包袱”。

无独有偶,就在一些头头脑脑们挖空心思探索养老“新机制”的关键时刻,还是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砖家”教授们表现非凡,纷纷为政府献上“锦囊妙计”。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当数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主要参与者杨燕绥,她所提出的“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的高论,虽然收获一片唏嘘,但也不啻为一剂彻底解决养老问题的灵丹妙药,为国分忧的赤诚苍天可鉴。

或许正因为某些决策者被杨燕绥们“为国分忧”的赤诚所感动,据悉国家最近正式出台“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意见,明确“以房养老”是指老人通过抵押房屋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如果仔细琢磨这个“以房养老”方案,笔者竟然发现与杨燕绥教授“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的“高见”如出一辙。

“50岁退休65岁领养老金”的本意不言而喻。而正式出台的这个“以房养老”意见,不能不令人胡思乱想起来,甚至不免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小肚鸡肠。就我国现有的制度房屋产权70年政策来看,这还不能考虑到时候还有没有能坚持70年的居民住宅,一个人似乎就是为还房贷而生,可是到了退休之后,还得交出已经瘦骨嶙峋的房子,到头来是赤条条而来,又赤条条而去。所以在下不得不佩服某些“智囊”“砖家”,能在鹭鸶腿上剔出半斤肉来。

可能是笔者草根身份久了,对于“国际接轨”这样的新名词儿总是跟不上形势,太过孤陋寡闻,偶然从中国资格最老、第一届至今依然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那里听说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养老金的喜讯,确实很令笔者充满自信和信心。可是后来无意中,笔者还听说世界上其他国家有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人家的“以房养老”还比较成功,颇令笔者纳闷。

渐渐地,笔者似乎悟出了橘生淮南淮北则有不同结果的道理。据悉以美国为首的什么什么国家除了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外,个人一旦购房,永远都是自己的私产。而极其复杂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以房养老”必然面临重重困境:法律制度制待完善,养老观念待更新,养老机构须健全,金融机构应积极,产权掣肘须松绑等等。试想,在这种国情下推行“以房养老”,不是试图榨干老人最后一滴脂膏,还能作何解释?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