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處處刷臉暴露隱私 國民處在巨大監獄中(圖)

 2019-10-10 00: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購物刷臉支付機(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購物刷臉支付機(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0月10日訊】隨著刷臉支付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各大商店、餐館消費,只是看一眼支付設備,就能輕鬆完成付款。消費者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產生了疑問、刷臉支付,真的安全嗎?

大陸媒體報導,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所做的兩個實驗,主持人分別將照片處理成動態圖片、將觀眾微博照片處理成3D人臉模型,兩種方式均成功騙過了某支付軟體,進入了他人賬戶。隨後某軟體回應稱,人臉識別只是其多種保護中的一個環節,軟體還會通過人工智慧、風控系統等進行全面監測,人臉識別一旦被濫用,我們的隱私將無處安放。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就個人信息保護來說,用戶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儘管目前已有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但關於個人敏感信息、生物信息等還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建議盡快通過立法予以明確。不能一味濫用科技。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表示,刷臉支付既要便利,更要安全。避免消費者信息被過度使用,要加強監管,「在金融科技領域,創新走在監管前面是常有的事,這需要監管部門及時跟蹤創新以及創新帶來的問題,對監管機制進行更新和強化。」

澳洲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中國問題研究員倪凌超稱,「這有很大的風險,中國政府可以為了自身的目地而動用這些資料,例如監視、監控、追蹤政治異議人士、控制社會和訊息,出現如同針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控制,甚至是預測性警務。這也是蒐集和使用臉部辨識資料受爭議的問題。」

一些支付公司承認,他們不得不面對「小概率的盜刷事件」。而正是這樣一些小的漏洞,有可能隱藏著更為複雜的風險。

例如,現在市面上的許多智能家門鎖、手機軟體等,使用的仍是比較簡易的人臉認證,只要給出一張照片,跟資料庫對比成功,就能順利登錄。同樣地,使用某些換臉軟體,犯罪份子可以輕易將經過深度偽造的內容,用以對當事人進行報復、傷害和詐騙。目前,已有許多案例得到推演,它們或許未曾實際地發生過,但也適時地提醒了我們,人臉識別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美好。

人臉識別帶來的便捷實用的同時,這些生物信息會不會被過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業有沒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覺性?網際網路公司會不會只顧及流量,不顧用戶安全,只顧及體驗,卻不顧隱私保護?

曾於大陸維權人士指出,中國政府以科技之名行監控之實,其實就是人性的另一種踐踏。

今年3月,北京人大代表伊彤在中國人大會議上提出了關注生物特徵數據保護的立法。該提案顯示,一旦私人生物特徵數據遭泄露,將終生會泄露,用戶私人數據安全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未知風險。

有網友感慨表示,「餐館消費刷臉支付,人臉識別進校園,看新聞APP也索要人臉許可權,微信監控,聲音監控、電話監控,網路封鎖,電子警察無處不在,如影隨形,國民好像不知不覺被圈在巨大的監獄中」。

責任編輯: 李欣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