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抗日衛國 他們是粵軍八大抗日名將(下)(組圖)

 2019-06-27 1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粵軍抗日名將:蔡廷鍇、余漢謀、鄧龍光。
粵軍抗日名將(左起):蔡廷鍇、余漢謀、鄧龍光。(網絡圖片)

接上文:抗日衛國 他們是粵軍八大抗日名將(上)

抗戰期間,廣東粵軍與日軍在正面戰場上交鋒,進行了5次大規模戰役,斃傷俘日軍至少3萬人以上,其中張發奎、薛岳、蔡廷鍇、李漢魂、余漢謀、黃琪翔、鄧龍光、吳奇偉為抗戰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戰功赫赫,被譽為「粵軍八大抗日名將」。

蔡廷鍇——使日軍四易主帥的勇將

蔡廷鍇率以廣西士兵為主的粵系第十九路軍在上海跟日軍血戰33天
1932年,蔡廷鍇統率以廣西士兵為主的粵系第十九路軍在上海跟日軍血戰33天。(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蔡廷鍇,廣東羅定人,國民黨陸軍上將。北伐時期,蔡廷鍇任「鐵四軍」第十師第28團團長,「鐵四軍」參加圍攻武昌的戰鬥,蔡廷鍇率團最先攻入武昌城賓陽門。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入侵上海,「一・二八淞滬抗戰」由此爆發。蔡廷鍇跟戰役總指蔣光鼐等人聯名通電全國,表示「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蔡廷鍇又賦詩一首表明決心:「戎馬倥傯到此間,身心勞瘁任艱難,家書兩載叮嚀寄,不掃倭寇誓不還」。

蔡廷鍇統率以廣西士兵為主的粵系第十九路軍,以簡陋的輕武器,與裝備有飛機、軍艦、坦剋的日軍血戰33天,迫使日軍四度更換主帥,增兵到7-8萬,付出死傷萬餘日軍的代價,十九路軍防守的上海陣地依然巍然不動。是役,十九路軍的三位指揮官蔡廷鍇、蔣光鼐、區壽年榮獲青天白日勛章,他们和十九路軍將士英勇衛國,被尊為「民族英雄」。蔡廷鍇率十九路軍創下的輝煌記錄,在中國抗戰史上獨一無二,此後再無其他將領能夠取得迫使日軍四易主帥的勝利記錄。而在1930年代初期,蔡廷鍇率十九路軍屢克中外強敵,戰績輝煌,實為當年全中國數一數二的最強軍。

1939年,蔡廷鍇出任第26集團軍總司令,率粵軍參加了廣西崑崙關戰役,此後,蔡廷鍇逐漸淡出軍界。

鄧龍光——鐵血殺出南京的勇將   

鄧龍光,廣東茂名人,國民黨陸軍中將。1928初,鄧龍光在北伐第四軍中任師長,率部在武漢蛇山生擒吳佩孚悍將劉德春。

1937年抗戰爆發後,鄧龍光升任粵系第83軍軍長,率83軍參加慘烈的南京保衛戰。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南京城陷入極度的混亂和日軍的大屠殺中。危難關頭,粵系第66軍軍長葉肇和第83軍長鄧龍光決心與屬下將士們生死與共,兩人當機立斷,命令兩軍合成一軍,以66軍打先鋒,83軍斷後,從光華門突擊日軍陣地。粵軍將士們用粵語高喊口號,突然從戰壕中橫空殺出,在光華門、麒麟門等處冒死奮勇殺向日軍,雖然傷亡慘重,但大部主力硬是從被日軍圍得像鐵桶一般的南京城中殺了出來。鄧龍光第83軍、葉肇第66軍這兩支粵軍和中央軍王耀武第74軍,是僅有的三支成建制殺出南京日軍重圍的國軍部隊。

1939年,鄧龍光出任粵軍第64軍軍長,在廣東三水、花縣有效地阻擊北援之敵,取得粵北會戰大捷。1940年,鄧龍光升任第三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率第64軍等粵軍參加廣西桂南會戰,配合中央軍和桂軍等友軍屢挫敵鋒,取得崑崙關大捷。1944年,日軍以重兵瘋狂進攻廣西,鄧龍光指揮第三十五集團軍表現突出,在平樂一帶阻敵取勝。

此後,鄧龍光升任第二方面軍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張發奎),兼粵桂南區總指揮,抗擊廣州灣及沿海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鄧龍光出任軍委會廣州行營副主任(主任張發奎上將),作為受降主官,接受廣州灣(湛江市)及海南島的日軍投降。

1949年,鄧龍光經香港到臺灣,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參與編著《第四軍紀實》。

吳奇偉——拱衛陪都

抗日衛國他們是粵軍八大抗日名將(下)
國民黨陸軍中將吳奇偉。(網絡圖片)

吳奇偉,廣東梅州大埔人,國民黨陸軍中將。與大多數粵系將領一樣,吳奇偉出身於北伐時期的「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1937年,在淞滬會戰中,吳奇偉任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粵系第四軍軍長,率第四軍在「血肉磨坊」的羅店陣地,與日軍血戰三晝夜,擋住了日軍立體化狂攻,殲敵逾千,獲得統帥部通令嘉獎。

1938年,在武漢會戰中,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岳任萬家嶺戰役總指揮,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任前敵總指揮。薛岳、吳奇偉指揮歐震第四軍、李漢魂64軍、葉肇66軍、俞濟時74軍等部隊,分別在馬家壟,老虎尖,張古山等地阻擊日軍,重創敵第106師團,獲得萬家嶺大捷(又稱「德安大捷」)。

萬家嶺大捷後,吳奇偉被委任為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及長江上游江防軍司令,駐防於鄂西地區,肩負起拱衛陪都重慶的重任。

1943年春夏之際,日軍集結重兵沿長江西進,鄂西會戰爆發,長江咽喉——石牌成為中日雙方鏖戰的要點。擔任防守石牌重任的,除了方天、胡璉第18軍等國軍外,正是吳奇偉統率的江防軍。石牌保衛戰打了近一週,江防軍將士冒著日軍重炮,在參天古樹和懸崖峭壁間與日軍激戰,誓與要塞共存亡,最終打退日軍無數次衝鋒,為鄂西大捷和拱衛陪都重慶作出了重要貢獻。

余漢謀——兩次粵北大捷揚眉吐氣

余漢謀,廣東肇慶高要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去臺灣後晉升為一級上將。1927年,余漢謀任北伐第四軍的第11師副師長、師長。

1938年6月,日軍從海上進犯廣東省南澳島。當時,任第12集團軍總司令的余漢謀是廣東省的最高軍事長官,因粵軍被大量抽調去保衛武漢,廣東國軍兵力薄弱,日軍占領了廣州。余漢謀帶領駐粵的黨政軍機關撤退至連縣後,在英德至河源一帶設置防線抵抗。

1939年12月,近七萬日軍從廣州向粵北進犯,企圖一舉殲滅余漢謀第12集團軍。余漢謀決心報仇雪恥,他指揮粵系集團軍,依托粵北的大山大嶺,固守陣地,跟日軍進行艱苦的節節抵抗,終於擊退日軍進攻,粉碎了日寇第一次進犯粵北的戰略企圖,贏得了廣東抗戰的第一場勝利。

1940年,余漢謀升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同年5月,日軍又派4萬精兵捲土重來,第二次進攻粵北。余漢謀集中優勢兵力,指揮國軍誘敵深入山地,然後分割圍殲日軍,取得第二次粵北會戰的勝利。粵北會戰兩次大捷,殲敵近2萬人,挫敗了日寇利用廣東切斷粵漢鐵路,威脅湘桂後方,最終迫使南方各省投降的戰略企圖,並且有力地配合支持了桂南會戰,振奮了兩廣軍民的人心。

1948年5月,余漢謀臨危受命,出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1949年初,余漢謀出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華南最高軍事長官),指揮所部國軍抵抗共軍。大陸淪陷後,余漢謀退往臺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

責任編輯: 岳君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