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為甚麼古代將軍不容易戰死?看完你就懂了(圖)

 2019-04-17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將軍是全軍的重點保護對象,所以古代戰爭中將軍戰死的少。
將軍是全軍的重點保護對象,所以古代戰爭中將軍戰死的少。(網絡圖片)

一般戰爭中,為甚麼將軍戰死的少,傷亡的幾乎都是士兵呢?

將軍是全軍的重點保護對象,越高級別的將軍越是如此。因為一旦將軍戰死,軍隊裡又不能立即任命出新的將軍,整支軍隊就會指揮不靈,這也是為甚麼將軍需要被保護,不能戰死的首要原因。

士兵的保護起了決定性作用

為了能有效保護將軍,除了給將軍穿上結實的裝備外,一般身邊還要保留衛隊,並且全軍主帥通常不可以親自上陣殺敵。

騎兵將軍一般是需要帶隊衝鋒的,主要是因為移動速度比較快,把將軍自己丟下,一是指揮失靈二是對將軍來說更危險,即使上陣殺敵的將軍也是全軍重點保護對象。

不僅如此,將軍的指揮中樞要嚴密設防,盡量不能讓對方找到破綻,而交戰中需要抓的一個重要機會就是去攻擊敵方的指揮中樞,一旦打破指揮中樞,斬殺或者俘虜對方的將軍,基本就可以宣告本次戰鬥勝利了。

在一場戰鬥中,將軍的任務是合理配置自己能掌握的資源,以盡量小的代價完成戰鬥任務,不一定要用個人武力來體現自己的能力,而且一般來說指揮調度比起打架來要困難得多,所以不會因為將軍打架不夠厲害士兵就不服。

將軍不容易死是相對士兵而言

順便說一句,將軍不容易死是相對士兵而言,總的來說別犯大的錯誤,無論是勝是敗,活著回去的機會還是很大,但是比起其他的官職,將軍還是一個很危險的職業,打的仗多了總有可能遇險,曹操的傳記記載中就曾經多次遇險。兩河流域古代也有發達的文明,國王也常常需要統兵打仗,戰死的國王並不少,一般認為主持編纂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烏爾納木國王就是戰死沙場的。

武將上場單挑是說書人的最愛,不是真實的戰爭。古代戰場講究的是陣型(騎兵講究突擊),除了很少以勇力聞名的角色(常遇春估計算一個),多數情況下領軍大將都是坐鎮中軍調度,沒那麼容易死掉。

古代戰爭非常依賴旗幟指揮

一般戰爭,主將陣亡,將旗倒下的話,對士氣是大大打擊,軍隊多半會潰敗,潰敗接著就是各自逃跑。而唐五代宋律令:大軍棄主帥而逃者斬。大軍失主帥者,有官職的黜為民,普通士兵流萬里,所以主帥首先必須自保,也是為了不讓軍隊失敗,不讓士兵受處分。同樣理由,即使普通士兵也會拚死保護主帥,更不用說是主帥的親兵護衛了。即使戰敗,主帥也不允許輕易戰死或被俘,他要拚死突圍,活著回去接受審判,這就是他的命。

主將通常在「中軍」,不是「穩紮末尾」。主將在,將旗在,意味著即使戰敗,也能有戰敗的方式後退,而不是「潰敗」。敵軍的騎兵追殺潰敗的軍隊,正是拿手好戲,所以主將必須被保護,並且要自保。另外,你說的當「烈士」確實只是想當然耳,活著回去會被當「替罪羊」,你可知若是戰死,「構陷」二字也同樣很輕易的就能安在頭上?每一個戰敗或戰勝後活著回去的將士,都是軍隊寶貴的財富,歷練過陣仗的經驗,比甚麼都重要。輕易戰死的將軍,只能說是匹夫之勇,重新收拾重頭再來,才是真正合格的將軍。

還有一點主帥不容易死,因為他們不到萬不得已不用上陣肉搏。和士兵一起衝陣的將官比起小卒也不容易死,因為:將官武藝精湛,兵甲精良,也就是說攻擊力防禦力都高。就算勇將習慣衝鋒在前,冒的風險比小卒高,但是將官都有親兵,或稱牙兵,數量多寡視將官等級而定,親兵是忠勇精悍的死士,待遇優厚,若將官戰死,親兵全隊皆斬,還可能累及家人,所以在作戰時,親兵會貼身保護主將,充當肉盾,與小卒相比,主將就更不容易死了。

小說中總有誇張的成分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將軍如張飛、趙雲等等的象徵意義和領頭意義很重要,指揮作用則遠小於前兩者,起指揮作用的另有其人,如孔明、曹操等。有過人的本領才能做將軍,武藝高超,一人能敵百人,所以不易死,他們可以帶頭殺人以提高士氣,以展示高超武力的方式發揮個人魅力,感染己方士兵,震懾敵方士兵,是為榜樣。

而通常情況下所指的將軍是獨自帶軍鎮守一方或有權指揮一支軍隊的人,關鍵在下達命令起指揮作用。軍人是受過有素訓練的人,體能、技巧等都高於常人,每一個軍人都是一份戰力,多份戰力組合在一起就是軍隊。

軍人的有素訓練更體現在服從命令上

其實軍人的有素訓練不止體現在技能、技巧等之上,最關鍵的是:服從命令。一個個體或小的團體難以在戰場上發揮作用,這就需要有指揮才能的人去引導這些個體,將軍就是這個指揮者。將軍一死就無人指揮,軍人會無所適從,也難以發揮個體優勢去改變整個戰爭局面,所以將軍的命很重要。這也就是無論古代或現代,將軍身邊總會有「親兵」、「護衛」一類軍人來保護其性命不受威脅的原因。

古代戰爭中將軍坐鎮的位置多為「中軍」,顧名思義是在軍隊中央,前後左右皆有其他軍隊,所以安全性最高,指令下達和傳達也較為方便,這個常見於描述中國古代戰爭的資料,史書電影等等;現代戰爭將軍坐鎮的位置多為「後方」,其實就是沒有戰火威脅的地方,由於通訊技術的發達,命令很容易下達到前線,所以將軍所處的位置多遠都無關緊要了。而且熱兵器時代更倚重武器而非人本身,沒必要把「神槍將軍」、「炸彈專家將軍」放到前線去犯險。

記得電影《兄弟連》中有一幕:團長和將軍站在「後方」指揮前方戰鬥,炮彈在前方戰士身邊爆炸,卻怎麼也炸不到在「後方」喊話的首長們,當時團長由於激動向前衝了幾步,將軍馬上提醒他後退,因為再向前走就有可能挨炸了。

是不是覺得挺懸,向前走幾步就能挨炸而不動就沒事?其實安全距離是經過嚴格計算的,前提是熟悉敵方大炮的有效攻擊距離和所處的位置,就能找出既可以喊話下命令又不擔心挨炸的位置,類似中國的「一箭之地」。將軍常處於一個安全位置,所以不易死。

責任編輯: 辰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