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翰青隨筆】古人看暴政:宰它沒商量(圖)

作者:劉翰青  2014-04-04 08: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近代以來有種說法,把傳統社會的中國人,描繪成「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的盲從者。尤其在一百年前的所謂「新文化」運動之後,一些極力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文人,面對此類說法,更是如獲至寶。

紅朝以此為例,「證明」中國帝制時代的「黑暗」和古人的「愚昧」。自由主義者們,也信以為真,將「馬列教」霸佔中原後造成的社會畸形,歸咎於自己的祖宗,甚至有人聲稱中國人是「天生的奴性」。

事實上,「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的說法,只見於明清的幾部小說演義中(有學者已將其一一檢索羅列,筆者在此不再贅述),這句話彼時能夠在社會上流行,與明太祖朱元璋「廢相」後,皇權失去一大制約,而過度集中有關。但是它並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翻遍釋、道、儒三家典籍,也找不到與此類似的表述。

其實,我們的祖先認可的是「從道不從君」——君王再尊貴也是「天子」,臣子們首先遵從的是天「道」,而不是盲目跟從君王,類似於歐洲文化的「國王處於上帝和法律之下」。

如果遇到不「靠譜兒」的君王,咋辦呢?溫和的孔老夫子會告訴我們:「用正道輔佐君王,如果行不通,那就遞辭呈」——「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先進第十一》)。孟子則比較「激進」:「君王犯了大錯,就要批評他,如果屢教不改,就撤了他換人」—— 「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孟子•萬章下》)。

那麼,倘若遭遇暴政,古人會有何反應呢?

齊宣王曾經問孟子:「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這些事兒是真的嗎?」孟子說:「這些史書上都有記載,自然是真的了。」齊宣王有些吃驚:「臣子殺君王,這樣也行嗎?」孟子答道:「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倆壞事都幹了的,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獨夫民賊商紂被宰了,沒聽說這事兒和臣弒君有啥關係。」——「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天子也好,卿大夫也罷,他們必須擁有符合他們所在位置的道德標準,才能享有相應的待遇。否則,中國古人是不會把他們當作天子或卿大夫看待的,臣民對待他的態度,也會與此相應,正所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

當政者若是逆天叛道、荒淫暴虐,那不過是個獨夫民賊,就會導致「湯、武因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漢書·儒林傳》)的結局。簡而言之,古人對暴政的態度是——宰它沒商量。

(看中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夏裔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