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試圖平息公眾憤怒
上星期六(7月23日)在浙江溫州附近發生的動車追尾重大事故令中國民眾感到震驚,也促使公眾通過網際網路對事件展開廣泛討論,並對當局提出嚴厲批評。
一些評論人士指出,溫州動車事故充分顯示了公眾對當局的不信任和不滿,同時也表明當局的網路審查政策已經開始失去效力。
但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中國當局將會按照以往的方式處理這次危機,而目前出現的網路批評也沒有超越當局的容忍底線。
兩大門檻
丁學良說,從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可以看出,「網上對一個問題的追究碰上兩個障礙、遇到兩大門檻的時候,中國政府就會動用全世界最先進、最發達、最全面、最快速、最精緻、最不惜成本的方式來控制甚至封鎖。」
他說,你可以在網上就具體的事情講很難聽的話,甚至可以正面批評政府,但是你不可以對黨進行正面批評,這是一個很嚴格的界限。
丁學良教授說,1949年以來,中國官方總是使用「黨和國家」,「黨和政府」這樣的措辭。但是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裏,中國最高層越來越注意維護黨。能夠維護黨的時候,甚至可以暫時地、局部地、有限度地讓具體的政府在前面擋著,讓政府承擔老百姓的批評和網上評論。
他說,這是過去十多年來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
丁學良教授還說,如果中國的網民再往前邁一步,從正面批評中國政府發展到批評共產黨,網控的力度就會立刻加強。
丁學良教授在談到公眾網路批評第二個門檻時說,你可以抽象地批判官員,抽象地批判體制,抽象地批判政策,甚至可以抽象地批評政府。但是,你不可以指名道姓,有地點有時間有細節地揭露有權勢的個人或利益集團。否則,網控就會在相應範圍內動員起來。
網上發牢騷和鼓動上街
除此之外,中共高層近幾年來在技術層面上也出現了「與時俱進」的發展,對「網上發牢騷」和「號召組織和鼓動上街」表現了不同的立場。
丁學良教授說,一種情況是,有相當數量的老百姓採取群體的街頭行動,如遊行、請願、靜坐,更不要說暴力的行動,這是當局非常在乎的。還有一種情況是,網上發牢騷。
「如果是這兩種情況,他寧可允許網上發牢騷,讓民眾的憤怒抒發一些。」
「但是,如果有人通過網路號召、鼓動、組織,或者說即使沒有有意地號召和組織,但是已經具有這種強烈的可能性的時候,會導致相當規模的上街行動時,當局會馬上採取不同做法。」
丁學良教授在談到當局如何應對公眾的不信任時說,這對中國當局來說已經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了。有關老百姓對當局不信任的問題,這個體制的最高層決策者不會有任何誤解。
他說,「我們可能會認為,老百姓不信任我們,是不是應該增加信任,增加老百姓參政的機會和渠道,增加老百姓的知情權和發言權等等,讓政府更加透明,更加負責任。」
「但是,自從1989年‘6.4’之後,在中國的高層,除極少數人之外,這種思路已經被封死了。」
丁學良教授表示承認,在未來一段時間裏,「維穩」仍將是中國當局的最基本的對策。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溫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