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飛的雪花,冰為肌膚,水為筋骨,晶瑩剔透,飄逸脫俗。千百年來,這些來自天國的靈性使者,不僅年復一年地為人類裝扮出一道道冰清玉潔般的靚麗美景,更是吸引了人世間無數孩童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啟迪並造就了一批才思敏捷的對句神童。南宋的李燾、明朝的申屠衡和王汝玉、清代的王爾烈就是當年無數孩童中以對句益智、聯語顯才的佼佼者。
小李燾妙對塾師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這是早在南宋時代就已懸掛於我國東北某地的一副祠廟聯,上聯描繪天池之美,下聯講述長白山之秀。說到這副對聯,民間還廣為流傳著一段妙聯佳話哩。
據傳,南宋史學家李燾,二十四歲即為進士,幼年時就能與大人吟詩對句。某日,小李燾與塾師路過天池,只見微風吹拂,池水泛起陣陣漣漪。塾師觸景生情,隨口吟道:「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沒想到,緊跟其後的小李燾當即應聲答道:「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塾師一聽,先是一驚,隨之大喜。心想,這不是一副絕妙的對聯嗎?難怪此後塾師逢人便誇小李燾前程無量。原來,此聯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不僅賦予綠水、青山以生命,而且全聯對仗工整,新意迭出,真是令人叫絕。
申屠衡快對才子
遠嶺明霞,雲母織成錦繡;
空階積霰,天公撒下珍璣。
明代著名的學者、書法家申屠衡,從小就因其對句絕妙而遠近聞名。
某才子對其不服,試圖當面考察,以辯真偽。一日,才子來到小屠衡家,只見此時遠處的山邊霞光萬道,便故意來到小屠衡跟前感嘆道:「遠嶺明霞,雲母織成錦繡」。年僅六歲的小屠衡異常聰穎,他一聽就知道今天又來了個挑戰者。只見他眼珠一轉,隨即回應道:「空階積霰,天公撒下珍璣」。「珍璣」即為「雪珠」,小屠衡以「天公」對「雲母」,以「撒下」對「織成」,以「珍璣」對「錦繡」,真可謂天衣無縫,難怪才子不得不心悅誠服:「名下無虛也」。
王汝玉巧對父親
日晒雪消,檐滴無雲之雨;
風吹塵起,地生不滅之煙。
明代王汝玉是個曾參加預修《永樂大典》的大學者。
據史料記載,王汝玉從小就很喜歡文學,不僅聰明、機敏、記性好,而且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因而曾一度享有「小神童」的美譽。一年冬天,其父見雪過天晴,屋上的積雪融化,雪水順著屋檐滴滴嗒嗒地往下流,於是即景出句:「日晒雪消,檐滴無雲之水」,並命剛剛七歲的兒子立馬對句。王汝玉連忙尋覓對句,正在為難之時,忽見眼前狂風大作,灰塵滾滾,於是眼前一亮,馬上不假思索地對句:「風吹塵起,地生不火之煙。」縱觀此聯,雖語出自然,然而卻對仗漂亮,格外傳神,小玉汝的對句才華,由此可見一斑。
王爾烈奇對方丈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雲堆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王爾烈學識淵博,滿腹經綸,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更擅長對句,因而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曾有關東第一才子之稱。
小時候,王爾烈家裡很窮,為求生計,他只好經常到附近一寺廟當雜工以換取幾個銅錢。但工餘時,他卻並沒有閑下來,而是常常向有著滿腦子學問的老方丈討教詩文之道,因而,老方丈也十分喜歡王爾烈這個既勤快又好學的孩子。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王爾烈和小和尚在老方丈的安排下一起打掃寺廟內外的積雪。他們連掃帶玩,不一會兒,不僅完成了掃雪任務,而且就地取材,用積雪堆成了一尊滿面慈容的觀世音菩薩座像。
這時,老方丈來到跟前,他以此為題,出了個上聯叫大家應對。聯曰:「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對此,小和尚們一個個搔頭撓耳,無以答對。難道這下聯真的就對不上來了嗎?此時的王爾烈仰望著藍天白雲,苦苦思索。突然,他靈機一動,接著便對出了下聯:「雲堆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王爾烈從「雪」聯想到「雲」,又以「雲堆羅漢」對「雪積觀音」,既形象又生動,對得實在是太好了。老方丈大喜,連聲念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